一、工作背景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是全面贯彻落实我国教育强国发展战略,推进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以及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习近平书记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砥砺践行“赓续奋斗精神,铸大国重器;传承红色基因,育科创英才”发展理念,探索构建并实施“四位一体”党建工作体系,系统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学院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将党建贯穿教学改革、人才培育、管理服务全过程,提高师生党员思想认识、政治站位和精神面貌,把学院党组织建设成为“铸大国重器”和“育科创英才”的坚强战斗堡垒,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双轮驱动”工作机制
成立党建思政研究机构并建立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质量党建、精准思政,提升党建思政工作科学化水平,促进党建工作与学院事业深度融合。一是建立完善党建工作机构。以学院“机思广益”工作室为依托,成立党建思政研究团队,研究成员由学院党委委员、专职组织员、教师党支部书记、辅导员和学生党支部书记代表等组成,同时重点吸纳思政专业教师、校外行业专家、校友企业家等加入。学院党委根据党建思政工作发展需求,结合研究人员的专业特长,设立党建思政专项研究小组。二是建立实施党建工作机制。实行“理路子→出点子→育果子”的党建工作机制,一般每月举办1次党建思政工作专题沙龙,每次研究主题和参会人员由学院党委提前谋划确定,会议采取集中学习、头脑风暴、结构化研讨等方式开展,聚焦关键问题,形成专项解决方案。
(二)实施“精准滴灌”工作方法
探索实践与学院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党建工作方法,重点以主题党日和党员发展为抓手,精确设计指导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精细优质开展党员发展培养工作。一是坚持主题党日“精准滴灌”方法。坚持分类指导和问题导向,学院党委结合师生党支部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每月精准设计主题党日指导意见,每月月初向各党支部发布,统筹指导各党支部开展活动。学院党委在制定主题党日指导意见过程中,有效运用“四融四进”工作理念,即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理论精进与教育理念、专业优势与政治生活、师德建设与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效融入主题党日指导方案。同时,采取处级领导干部列席、党支部相互学习观摩等方式,对各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主题党日活动取得实效。二是坚持党员发展“墩苗培实”方法。做好学生党员和青年教师党员的吸收与发展工作,各党支部积极聘任专业优秀教师党员、退休老党员,以及校友企业家和校友学者党员,作为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发展的指导员(思想政治辅导员);充分利用学院学科回廊、校史馆、组织生活馆、周边红色教育基地等育人阵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入党积极性,强化思想入党;坚持党员发展与学风生态建设的策划组织和实施等工作紧密结合、深度融合,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推广“云智协同”建设模式
确立“开门联合搞党建、融通共促谋发展、优势共享育人才”的指导思想,根据高校师生支部组织特征和发展需求,创建并实施“云智协同”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模式,即以“青年党员云携手 使命担当肩并肩”为主旨的学生党支部校际“云共建”和以“校企融合集智慧 产教互促破难关”为主旨的教师党支部校企“智联建”。“云共建”布点全国多类学科、多种地域高校的学生支部,开展同过组织生活、同办知识竞赛、同看红色电影、同上集体自习,共上云端党课、共读经典名著、共学理论知识、共做经验分享的“四共四同”共建活动。“智联建”布点京津冀重点工业产业链相关县区和企业基层党组织,围绕落后产能转型升级、特色产业规划布局、中小民营企业技术服务与人才才培养、校企科研协同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联建活动。逐步形成了校际校企共建联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赋能扶智的联合育人新场景、新范式。
(四)探索“红色基因”工作品牌
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深入挖掘“红色基因”,推动学科专业发展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打造具有学院和各党支部学科、专业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一方面凝聚红色力量,擦亮底色品格。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创造、奋斗、团结和梦想精神,建设国防重点实验室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创办感悟军旅精神的“彩虹训练营”等红色力量底色培育品牌活动。另一方面抚育红色科创,锻造过硬本领。面向科技前沿、扶贫一线、技术转化,形成“科研实验开放日”“科普实践育少年”“科技扶贫重扶智”“奇思妙想助残科创”等红色科创服务品牌活动。
三、实践成效
(一)“双轮驱动”提升党建工作研究能力
机构机制“双轮驱动”的工作机制,牵引学院党建思政工作驶入快车道,推动学院党建与业务工作同向同行、双线提升。一方面积极谋划申报示范性党组织,成功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入选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共3个;入选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各1个。另一方面积极组织申报党建思政研究项目,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1项、高校思政工作精品案例1项,获全国高校思政案例二等奖1项、省高校思政工作一等奖2项,获省级思政类相关项目30余项。
(二)“精准滴灌”引领主题党日提质增效
主题党日“精准滴灌”党建工作方法和活动成效被河北省共产党员网报道,培育出青年教师说课、育人教学方法等示范案例,促进学院课程思政全面推进、选优培优,获课程思政省级示范课、教学名师和团队项目3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项,省部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2项。
(三)“云智协同”校地政企多方携手育人
校际党支部“互动、互促、互学”,开拓视野、激发创新、促进成长,携手探索学生党员培育新路;校企党支部“互助、协同、发展”,党建交流、科研融通、项目联合,联手打造党务业务组织育人通途。截至目前,“云共建”辐射15所高校、20个党支部、3500余名师生党员。“智联建”已辐射50多家企业、3个地方政府、5个高校和院所、2个协会,形成合作40余项。部分活动受到新华网、央广网、全国高校思政网等媒体报道。
(四)“红色基因”彰显匠心为国育人特色
“红色基因”党建工作系列品牌活动促进广大师生“志·智”双升,彰显学院匠心为国的组织育人特色。“科研实验开放日”被新华网、央广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惠民科普年均2000余人次;获全国优秀志愿工作者等3人,科技扶贫小组获省级李保国志愿服务先锋队;抗疫期间,向雷神山医院捐赠自主研发医用电动转运装备;师生党员参与FAST、C919、北斗三号等研发,在攻克重大工程核心技术难题,以及服务地方行业企业技术发展与科技创新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四、经验启示
(一)必须深入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学院党委在统筹规划上下功夫,瞄准事业发展和一流学科建设重要任务抓党建,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合,将党建工作贯穿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管理服务全过程,引领带动学院各项事业统筹发展。实践证明,党建工作把方向,业务工作谋发展,二者缺一不可,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是院系组织发展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的需要,亦是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建设的需要。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全面有效激活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委统筹谋划、协调各方、把握大局的能力,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在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中发挥引领和保障作用。
(二)必须加强党建工作的顶层设计与谋划培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和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对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规律性、规范性日益增强,高校对院(系)党建工作质量高度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基本规律。构建科学完善的高校党建工作体系,推动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实践证明,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构建并实施的“四位一体”党建工作体系,准确把握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规律,注重党建工作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谋划,是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套符合学院发展的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体系,能够系统科学高效高质量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必须高度重视高校基层党组织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
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是教育部贯彻落实中央对新时代高校建设系列要求、部署安排的总体抓手,能够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高校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特色成效集中体现在了人才培养质量一级指标中,成为评估表中第一栏目的重要内容。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的党建思政指标中4 项集体和4 项个人直填表单,在同类高校中比较优势明显。实践证明,高校党建从“软指标”变成了“硬杠杠”,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科级以上干部到组织生活馆学习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