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力并举”党建引领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探索与实践——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日期:2024-04-05
浏览:9
字号:

一、工作背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为推进高校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领导的坚强阵地。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经由以数量规模为标志的外延式发展,进入到以质量为导向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院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

作为国家优质校建设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把好方向、举好旗帜,管好大局、育好人才,抓好落实、谋好发展”为主要目标,从2021年开始坚持“六力并举”,用党建引领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引领力”、“战斗力”、“凝聚力”、“推动力”、“向心力”、“创造力”提升六个方面深下功夫,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努力强内涵提质量,推动党的建设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统筹推进党建与队伍管理、人才培养、校内外实训平台建设、教学科研水平提升深度融合,实现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发展引领力

第一,将加强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委理论中心组每年集中学习至少12次,深度学习交流至少4次。实施“培根铸魂工程”,举办“铸魂启智大讲堂”专题讲座35次,引导党员干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践行工匠精神。

第二,将意识形态责任牢牢抓住。加强对教学阵地、活动阵地、宣传阵地和网络阵地管理,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补足其“精神之钙”。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建立定期汇报制度。此外,还强化了制度执行和监督,确保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政治把关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基层组织制度执行、推动改革发展等“五到位”,确保党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二)以组织建设为重点,增强发展战斗力

第一,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以优强得力的支部班子推动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各类基层组织,使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学院工作的各个方面。加强基层组织工作力量,组织遴选了12名专职组织员,配齐建强基层党组织。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达到100%,充分发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头雁效应。持续深入实施党建“四项工程”,开展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程,全力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目前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95%。

第二,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面向学院各系部开展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已遴选建设2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创新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和主题党日活动,将文化建设、人才培养、跨界合作紧密对接,激发了党建内生动力,也激发了基层党组织活力。

(三)以队伍建设为基础,增强发展凝聚力

第一,完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根据工作实践需要,学院完善了党管人才工作相关机制,健全了用人制度,把“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核心理念贯穿于选人用人全过程,创新了人才引进、培育、凝聚、使用的政策措施,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信任与监督相统一。

第二,落实教师正向激励机制。学院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坚持成果导向和问题导向,推动学院基层党建工作与学院业务工作在目标、责任、检查考核激励方面实现互融互促、互动互赢,通过改革彻底激发教职工内生动力,让想干事的能干事,能干事的有平台,不干事的没位置。同时,学院还紧抓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继续大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每年开展学院“四有”党员教师标兵、“三育人”标兵评选活动,营造育人育才的良好环境。

(四)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增强发展推动力

第一,以对党高度负责态度抓好全面从严治党。学院认真贯彻执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以强化问责追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通过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树立纠正“四风”永不止步意识,坚决杜绝“四风”问题出现,学院党委每年选择2-3个单位进行内部巡察,实现内部巡察常态化,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肃问责。

第二,以“以人为本”为目标抓好服务师生工作。学院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师生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标准,始终保持同师生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求学院领导干部站稳为师生服务立场,及时解决师生的“急、难、愁、盼”问题,主动深入系部开展调查研究。班子成员每人每年至少到系部调研2次,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不少于20次。建立师生反馈问题工作台账,把教师关心的问题列入年度优先督办事项,从而激发师生群众齐心协力共谋学院发展的热情。

(五)以制度机制为保障,增强发展向心力

第一,完善顶层设计,引领高标准建设。学院将制度建设工作中的规律性认识和行之有效的做法提炼为制度规定,并针对薄弱环节,从制度层面提出补短板、强弱项的针对性举措,围绕制度的起草、审核、决定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提高规章制度建设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实行会议决策督办制度,对党委(扩大)会、院长办公会形成的决策及其他会议上领导安排的事项,及时进行督查、督办和反馈,全面提升决策的执行力。

第二,凝聚各方力量,共谋高质量发展。学院积极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完善统战工作责任体系,坚持落实学院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落实党委常委分工联系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侨联会和无党派知识分子的制度;坚持以党建带工建,高度重视学院工会工作和离退休老同志、校友会、妇联工作,畅通渠道,及时听取老同志、校友、女教职工对学院改革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强化党委对共青团和学生会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学院新的发展征程中的先锋作用;推进信息公开,拓宽师生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统筹做好民族宗教、关心下一代、保密、援藏和对外交流等工作。

(六)以特色培育为亮点,增强发展创造力

第一,推进三全育人,引领全员参与创新发展。制定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制发《关于遴选“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通知》,扎实推进院级“三全育人”综合试点改革,着力推进“一系一品”项目。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创新育人方法。

第二,打造特色品牌,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学院鼓励开拓创新,先后培育了“灯塔党建”党建特色品牌,“靓丽交通风景线”女子交通警务实践团、马永刚志愿服务小分队等优秀志愿服务品牌,“魅力家乡”、铸魂启智大讲堂等特色品牌活动,“1+3+N”网络故事育人新模式、“四轮驱动”立体化浸润式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等品牌育人模式,“一百个高职学生的一百个故事”、“薇”思政等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近两年,《中国教育报》、高职高专网、学习强国平台等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我院教育教学创新成果28篇。

三、实践成效

(一)党建特色品牌汇聚红色动能,基层组织筑牢育人战斗堡垒

积极培树党建工作品牌,学院党委被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院1个系被秦皇岛市委授予“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1位总支书记被河北省省委授予“河北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称号。开展先锋评选表彰工作,评选院级“四有”共产党员教师标兵20人,先进基层党组织8个,优秀党务工作者28人。深入推进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制定院级标杆系和样板支部建设标准,为党建工作高质量开展提供了依据,两年来培树院级党建工作标杆系4个,样板支部8个;开展院级思政课题和专项课题研究,共立项24项,省党建课题立项17项。网络思政案例《打造1+3+N矩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高职学生头脑》,获得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三等奖,6项思政建设成果获第届河北省思政建设成果评比获奖,其中获一等奖2项,三等奖4项。

(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教师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以“党建引领、政治导向、政策导行,建设高素质创新性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抓手,在骨干教师提升、教师全员培训中,全面实施主题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过去两年我院培训教职工125人次,专业课教师下厂实践100人次,派出国外访问学者1人,2人获得河北省师德标兵称号,1人获得秦皇岛市优秀教师称号。受表彰“三育人”标兵15人,“三育人”先进个人26人。获批“三三三”人才资助项目3个,省级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专家入库28人,省职业教育教材专家库6人。

突出师德师风建设,将政治素质过硬作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制定师德师风建设方案,开展系统督查,坚持在评先评优、职称评聘、职务晋升中将“师德师风”作为重要考核评价。31名教师获得高校教师系列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83名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岗位。新增“双师型”教师19人,“双师型”教师比例提升至82.85%。按照350:1的比例配齐专任思政课教师。导游专业群等3个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等6个教学团队被评为院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三)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教学科研水平稳步提升

重视教育科研工作,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办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教研模式为主线,以加强教师研训、开展课题研究为抓手不断完善教研机制强化教研课改提高课堂效率增强教研效益,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开放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建设课程63门,认定院级精品在线课程17门,培育省级在线精品课程20门,获批省级精品在线课程7门。立项建设14门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10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优秀教师,培育6个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2021年、2022年深化“三教”改革,30个专业开展基于“1+X证书”教学模式改革,项建设14门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10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优秀教师,培育6个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教师获得省级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教学能力大赛奖励20余项。1名教师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展示中获二等奖,实现思政课教学竞赛新突破。两门课程成功入选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实现了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新突破。两年来课题立项97项,结项92项,获批专利25项,完成科研攻关项目31项、智库咨询50次。获得河北省第十届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

(四)校内外实训平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产教融合路径进一步拓宽

深入探索职教集团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河北省财经职教集团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的纽带作用。扎实推进电子商务京东学院、联想IT学院、中联智慧财经学院等产业学院实体化运作。完善教学与生产一体、教师与师傅一体、学生与员工一体、作业与产品一体的现代学徒培养机制,14个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6个专业开展订单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成效显著。

推进国际化产教合作平台建设,与阿里巴巴(中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秦职-阿里巴巴电子商务丝路学院。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与韩国亚洲大学共建计算机应用专业(韩方称全球IT专业)国际班首期招生33人。审计专业加入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认证中心UK NARIC,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国际专业标准评估认证计划”会员单位,审计专业进入专业标准认证流程。参与共建“鲁班工坊”建设。引进英籍外教1名。      

(五)“双高”建设与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稳步推进,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以“双高”建设为载体,将“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新一轮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建设项目有机融入学院“双高计划”,顺利完成“双高计划”、“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项目的各项建设任务,取得良好建设成效。

两年来,学生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奖项1项,省赛以上获奖61项。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营造创新创业氛围,1120余个项目、6000余名大学生参与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2项。通过线下实地走访、线上视频或电话走访的方式,为毕业生争取更多更好就业岗位,连续两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超过97%。通过麦克斯第三方就业质量评估的信息反馈,2021年、2022年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推荐度、满意度、对教学满意度以及学校培养的通用能力好评率均达到了90%以上。

四、经验启示

第一,“六力并举”从“引领力”、“战斗力”、“凝聚力”、“推动力”、“向心力”、“创造力”提升六个方面深下功夫,形成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第二,以“把好方向,举好旗帜;管好大局,育好人才;抓好落实,谋好发展”为主要目标,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助推器”,增强了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探索了党建与教育教学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第三,坚持创新发展,品牌引领,先后培育多个党建品牌、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品牌、育人模式品牌,赋能强基,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赋予了绽放“特色之花”的新动力。

(中共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

  • 收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