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党委:党建引领聚合力 融合赋能促发展

日期:2025-06-09
浏览:1
字号: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构建“头雁效应”“敢于担当”“初心铸魂”三大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生活动、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四维融合”党建品牌,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党建+ 教学科研。培育创新动能学院党委将党建工作嵌入科研攻坚主战场,设立“党员科研先锋岗”,激励党员教师在关键领域冲锋在前。教工党员王健博士领衔的特种玉米育种团队,历时8 年攻关,成功选育出“冀科糯1 号”“冀科糯2号”等优质玉米品种,填补了学校玉米种质创新领域空白,其中“冀科糯1 号”于 2023年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玉20239020),成为学校首个省级审定玉米品种。团队累计发表SCI论文1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带动区域玉米产业提质增效。学院还搭建“学科党建论坛”平台,与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等单位开展跨校联建,围绕农学专业建设、科研成果转化等议题开展研讨,推动形成“党建搭台、学科唱戏”的协同创新格局。近三年,学院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28项,科研经费突破2000万元。

  党建+ 人才培养。构建育人体系学院党委以“三全育人”示范学院建设为抓手,创新实施“导师+ 党员”双导师培养机制,在本科和研究生培养中同步配备专业导师与党员导师,实现学术指导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近五年,学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32项,省级奖项87项,植物科学与技术2102班获评省级先进班集体。为强化实践育人,学院打造“红色文化月”“志愿服务月”等品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李大钊干校”等实践项目,将党的理论学习与乡村振兴、科技支农等实践结合。近三年,学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次,参与“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等国家级实践项目12项,形成调研报告80余篇,其中6 支团队获全国农科学子优秀实践队称号。在党员发展工作中,学院推行“党课考试+ 学习笔记+ 学习强国积分+ 谈心谈话”四维考核模式,建立《党委委员联系支部和青年教师制度》等规范性文件,确保党员发展质量。近三年,共发展党员187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20余名,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显著增强。

  党建+ 学生活动。激发青春活力学院党委探索“党建+ 社团”模式,依托师生党员和学生社团开展“红色读书会”“党史知识竞赛”等特色活动,年均举办主题党日活动30余场。学生社团“星火燎原”科技支农协会连续五年获评省级优秀社团,组织科普活动50余次,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在学生自治组织中设立党员工作站,推动党员在学生会、班级管理中发挥引领作用。近三年,学生自治组织累计开展“校园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40余场,获“挑战杯”国家级铜奖1 项、省级特等奖2 项,“天天学农杯”全国农科学子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 项。学院还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等高校联合开展社会实践,形成跨校育人合力。

  党建+ 社会服务。践行使命担当学院党委构建“产学研用”党建联盟,与中薯集团、昌黎县两山乡后营村党支部等12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科技攻关、科普宣传等活动。王健博士团队向教育部定点帮扶村捐赠玉米种子3000公斤,带动当地农户亩均增收800元。林小虎教授团队研发的甘薯种植技术在秦皇岛市推广,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5000万元。学院成立“党员先锋服务队”,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社区开展技术培训。近三年,举办农民技术培训班10余期,培训农民300余人次,开展科普活动50余次,培育科技示范户20余家。学院还与多家企业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参与“中国农大曲周实验站模式”调研,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省委教育工委党建处供稿)


  • 收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