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共产党员网讯(姜彪)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以红色文化为坚实纽带,全力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升至全新高度。该校的“剧”精会神工作室创新性地采用“思政+艺术+实践”三位一体的模式,精心打造出一种可感知、可参与、可广泛传播的育人崭新范式,成功塑造了“舞台小切口、传播大思政”的显著品牌效应。
深耕红色资源,精心构建文化育人全链条

2022年秋,学院正式成立“剧”精会神工作室,并以每学期精心推出一部精品红色舞台剧的稳定节奏,匠心独运地构建起思政教育的生动场景。从《平原上的白马女英雄》别出心裁的“穿越叙事”,到《不屈的花厂峪》对抗战史实的逼真再现,六部原创剧目紧密围绕党史、新中国史等核心主题,凭借“以剧动人、以新取胜”的独特创作理念,巧妙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手法、思政教育与艺术表达深度融合。例如,《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通过打造沉浸式的战斗场景,强烈激发了青年学生的使命意识,成为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一生跟党走》则以“艺术党课”的新颖形式,生动呈现马毛姐的感人事迹,在演出过程中深深触动观众心灵,引发强烈共鸣。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纷纷感慨:“这无疑是一堂震撼身心的艺术党课,让我们对党的历史和英雄人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工作室还积极将红色基因融入音乐创作。2024年,其原创歌曲《思政火焰》凭借出色的品质荣获河北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一等奖,并成功被学习强国平台推广。此外,工作室参与全省23所高校联合唱响《强国一代有我在》,相关视频播放量超20万次,有力推动校园文化活动从单一校内活动升维为“区域性大思政实践”,极大地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拓展社会大课堂,推动思政教育立体式延伸

工作室着力构建“校内演出—校外巡演—基层服务”的全方位实践体系。近三年来,演出覆盖人数超过万名学生,足迹更是走进中小学、部队、社区等各类场所。在乡村小学巡演《扎根大山的希望之花》时,工作室同步开展“书信结对”特色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与留守儿童围绕理想信念展开深入交流,让思政教育跨越年龄与地域的界限,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在社区演出《我用一生守护你》后,退伍军人与学生围绕“守岛精神”展开热烈研讨,实现了思政教育从传统“理论灌输”向深度“实践浸润”的有效转变。当“艺术党课”走进基层大中小学时,学生们从单纯的“表演者”华丽转身为生动的“思政讲解员”,有力推动大思政课与基层党建同频共振,形成强大合力。例如,《不屈的花厂峪》在抗战根据地花厂峪小学演出时,充分结合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巧妙形成“历史抗争—牺牲记忆—精神传承”的三重叙事,为学生们打造了一堂身临其境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沉浸式课堂。同时,与花厂峪小学开展的“大手牵小手”实践活动相互呼应,形成区域联动效应,进一步强化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构建六阶赋能体系,铸就独特育人新范式

学院以“知、情、意、行”一体化逻辑为坚实基础,创新性地构建起“文化认知—情感投射—角色代入—价值思辨—行动转化—意识升华”的六阶赋能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仿佛穿越时空,成为赵一曼的护士、陈祥榕的战友,在“扮演—挣扎—觉醒—践行”的过程中,实现红色基因的深度内化。同时,通过精心设计价值思辨场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触摸、可体验的实践活动,成功实现从传统“价值灌输”到深度“思维赋能”的质的飞跃。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更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成果。近两年来,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学生在69个市级及以上大赛中202次获奖,其中包括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奖、“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等重要成果,充分印证了“演一部剧、塑一代人、树一面旗”的强大育人效应,彰显了六阶赋能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效。
发挥示范引领,形成区域协同强大效应
“剧”精会神工作室的优秀成果被纳入学院“大思政课”资源库,并获得冀云客户端高度评价,称其为“师生共创、自主传播、自主吸收的思政育人新模式”。其先进经验与延安大学“艺术+思政”、大连理工大学红色校史育人等优秀案例相互补充、相互借鉴,为全国高校提供了极具价值、可复制推广的“河北样本”。
学院相关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表示:“未来,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将继续深入探索以红色舞台剧为有力支点,全力撬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大平台、大生态。”接下来,学院将充分立足秦皇岛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红色剧本孵化基地,进一步深化与大中小学的协同合作,让更多大中小学能够共享优质思政资源。
从充满活力的校园舞台到丰富多彩的社会课堂,从传统的单向灌输到沉浸式的深度体验,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的实践充分证明,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是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铸魂育人时代命题的精彩答卷。这种“以剧载道、以艺化人”的创新模式,正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贡献着可广泛推广的河北方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