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快报第23期(总第777期)

日期:2024-04-09
浏览:50
字号:

近年来,全省高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实施高校党建领航工程,持续健全高校党建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有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全省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政治统领、重心下移、全面创优”工作思路,探索创新 “体系筑基”“逐级选育”“品牌塑造”的三步工作法,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促特色、以创新求发展的特色党建之路。

一、体系筑基,全面构建“六个一”党建工作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出台文件36个,建立了一套务实管用的党建工作机制。制定《党建指标考核体系及评分规则》等一批系统完整的基层建设标准,常态化开展“七一”表彰、“双十佳”评选等,选树了一批敬业奉献的党员典型模范。坚持选育并重,打造了一支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突出重点领域,构建了一个精准高效的全面监督体系。传承红色基因,创新了一个特色“三魂”文化育人体系。

二、选育提质,扎实开展“递进式”三级选育工作

认真开展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 (以下简称“党建‘双创’”)工作,明确“系统推进、逐级培育、优中选优、示范引领”的创建思路,坚持“全覆盖培育、个性化建设、严标准推优”,系统开展“学院—总支—支部”三级联合共创和“校级—省级—国家级”逐级择优推荐,形成了三级递进的接续创建和培育体系。通过组织召开党建“双创”促进会、考核验收汇报会、书记经验交流会等精准指导、赋能增效。学院目前为“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建有国家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2个;省级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1个、党建工作“双带头人”工作室1个;校级标杆院系3个、样板支部6个。

三、品牌铸魂,全力塑造“石铁院”党建工作品牌

创新提出打造具有铁路特色的“1435红色引擎”,实现党建和教育教学有机融合与同步提升。深入实施“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积极打造基层党建特色工作品牌。及时总结凝练典型经验,积极宣传推广党建工作品牌,《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河北新闻网等多次报道学院党建工作,让党建品牌亮起来、党建活动燃起来,育人实效强起来。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党总支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党总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打造“五融合”党建育人模式,统筹推进党、教、育、管、创互促互融,传承打造思政实践育人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一、五项融合特色创建,党建引领思政实践立德树人

积极探索“五融合”党建育人模式,党组织与教学行政组织融合,建机制;党建与专业教学融合,强专业;党建促进校企互融,强服务;思政教育与专业培育融合,倡奉献;党建渗透专创融合,育新人。获河北省高校党建典型案例一等奖、河北省党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北省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视频类一等奖;师生获国家级、省级各类奖项100余项;拓展就业单位200家,为6000余名毕业生推荐就业并获用人单位好评。

二、校企地党组织联建,专创融合党员服务乡村振兴

与赞皇县南峪村党支部、栾城区天亮合作社党总支等挂牌共建乡村振兴基地、开展为民服务组织联建。对接资源,发挥全国样板与全省标杆组织作用,开展紫麦种植推广培训2期、60余人次受益;发挥专长,服务天亮合作社电商中心建设,助力南峪村农产品销售,医疗健康免费义诊100余人次;以“媒”振乡,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调研县域经济,创新打造一体化新媒体服务模式,创业实践为中小微企业节约成本、提质增效,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省赛金奖、最佳就业带动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铜奖、省赛特等奖。

三、传承思政实践育人,十年坚守公益支教筑梦太行

组建“筑梦太行”团队,长期深入原国家级深度贫困村赞皇县南峪村,为留守儿童开设音乐、美术、礼仪等10余门素质拓展课程;捐赠爱心遮雨亭,援建信息技术中心,8所小学受益;开设文艺课堂、思政讲堂,举办大型文艺汇演6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10年传承公益支教,5家单位送来感谢信、4家单位送来锦旗,被央视国学频道、学习强国、河北青年报等20家主流媒体报道100余次;纪录片 《花开太行》获央视网、人民网首播;筑梦太行团队获评“李保国志愿服务省级先锋队”,石家庄市文明办授予师生“爱心公益好市民”“身边雷锋”等称号、授予经济管理系“热衷公益好单位”。

河北工程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党支部

河北工程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创新“特色党建文化+N”党建工作路径,打造支部特色党建品牌。

一、强化政治引领,打造 “特色党建文化+思想政治”工程

一是内容求“实”。利用邯郸红色文化资源,持续组织党员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地学习活动,坚定信念、锤炼党性。二是形式求“活”。结合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形成人人读原著、人人学原文、人人悟原理的良好氛围。三是载体“新”。依托信息技术专业优势,搭建特色党建新媒体矩阵,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开展“微论坛”“微党课”等活动。近年来,支部党员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2名、国家奖学金9名,省级三好学生和优秀毕业生3名;党支部获批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会课题7项,2022年获批全国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单位。

二、强化目标导向,打造 “特色党建文化+学术提升”工程

一是建立“党员指导教师+学术研究小组”研学机制,组建学术研究小组,配备专任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开展学科交叉研究,发表论文、申报专利等。二是建立“手拉手”结对学习机制,组织支部党员与普通学生结对,在学科竞赛、考博等方面互学互促。三是持续举办 “青年学术论坛”和 “研究生学术沙龙”,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素养。近年来,支部党员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项,成果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发表权威期刊、核心期刊论文72篇,获发明专利43项;攻读博士16人。扎实推动了党建工作和学术科研工作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三、强化精准服务,打造 “特色党建文化+社会服务”工程

一是深化科技服务。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开展科技服务。特别是聚焦科技冬奥、疫情防控,参与“科技冬奥”专项课题、邯郸市复工复业人员防控排查系统等课题研究中,作出积极贡献,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科技力量。二是亮化志愿服务。每月开展义务支教、传统文化弘扬等志愿服务活动,建立13个志愿服务基地,常态帮扶弱势群体。三是实化社会实践。引导研究生积极参加“强国有我、青春有为”等社会实践活动,每名党员每学年至少参加1个社会实践项目。近年来,支部党员参与的社会服务活动,多次在中国教育网、中国青年网、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

(河北省教育厅办公室)

  • 收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