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河北省最早成立党委的民办高校,河北外国语学院始终坚持“党的学校、国家的学校、老百姓的学校”的定位,提出“以党建带校建,以党建促校建”,将党建工作作为学校内涵发展与现代化发展的红色引擎。
以党建促校建,构建现代化党建育人治理体系
创新了“N层多点A管理模式”,中层以上干部中党员占比达90%以上。坚持政治学习与岗位合一、党建活动与业务开展合一、思想政治与学风教风合一,形成了现代化党政相融的治理体系,体现“党员是不需要任命的领导干部”。
以党建带校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
该校是“三进”的国家级示范校,除课堂教学外,组织同学们提炼总书记关于高校、教育、青年、学生、科技、文化等论述,汇编学习手册136集,编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手册》36册,同学们记录了20000余份学习笔记。此外,结合外语专业特点,翻译11册。从内心深处培植刻苦学习、成才报国的思想基础。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推行年级与党小组相结合、学院与党支部相结合,把党建工作与年级工作、学院工作等互相嵌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修定完善《学生党员发展实施细则》《学生先锋模范方案及实施细则》,把学生追求政治进步的愿望落实为坚定理想信念、端正学习态度、争取优秀成绩的实际行动。
加强党建带学风。各基层党组织紧密围绕人才培养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实行党员挂牌制,开展党员宣讲日,设立党员示范岗,建立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学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和辐射作用,全面带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打造“百人英才、千人成才、万人龙凤”工程,让人人都有当干部的经历,锻炼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让党团组织入驻公寓,每一栋楼建总支,每半栋楼建支部,每三个楼层建小组,每栋楼设立党(团)活动工作室,历时近20年之久。
制度激励促学风。为进一步抓好学校学风建设,成立了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河北外国语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方案》《河北外国语学院学院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管理办法》《河北外国语学院关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规定》《河北外国语学院师生课堂行为违规认定及处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引导和敦促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来,构建了学风建设实施、评价和激励的长效机制。
严格管理促学风。学校从组织架构上,创建了“校级-二级学院-三级学院-年级组-班级-宿舍”的六级管理体系。一是重视学生日常学习管理,重点抓到课率、抬头率、前排入座率和课堂行为管理,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以良好习惯促进优良学风养成。二是加强宿舍文化建设,重点抓优秀宿舍评比和宿舍文化活动,建设学习型宿舍,以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优良学风养成。
立德树人全过程。学校不断完善制度建设、阵地建设,打造“曦典口语训练军团”,为学生创造外语语境,组织“读书工程”系列活动,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学校高度重视考风考纪教育,严格执行有关学籍管理、学位授予、考试纪律及违纪处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对考试违纪、作弊的学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通过严格考风促进学风建设。
近三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励共计1480项,其中国家级201项,省部级1279项,特等奖63项,一等奖177项,二等奖342项,三等奖809项;获专业比赛奖励336项,其中国家级比赛奖励65项,地区性比赛奖励271项;学生参加创作、表演代表性作品985项;发表学术论文245篇,其中20年发表25篇,21年发表31篇,22年发表131篇,23年发表58篇;学生获专利授权6项,其中4项以第一发明人发表。获国家奖学金84人,国家励志奖学金2139人;共有30名学生荣获“省级优秀学生干部”,105名学生荣获“省级三好学生”,592名学生荣获“省级优秀毕业生”,1684名学生获得“校级优秀毕业生”,14个班集体获得“省级优秀班集体”,涌现了47名创业典型。共计267名考取到英国诺丁汉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的硕士研究生。
思政教育形式多元,将育人工作内化于行
开展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广泛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学习党史知识”“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等主题活动;实施“党员挂牌工作制”,建立“师生党员宣讲团”,平均每年开展党员宣讲活动114次,参与人数25700人次。
创新思政课堂培养学生。通过“六有五改革”,即:“六有”:有组织机构、有原则立场、有政策文件、有落实细则、有责任意识、有“阵地意识”;“五改革”:思政课教师为党员;建立和坚持集智备课制度;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思政课与学校专业特色相结合;核模式改革助力新时代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必修课程,创新授课方法,将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演讲、社会实践等教学形式与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政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融入课程思政全过程影响学生。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重点内容,在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新党员中强化学习,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多措并举,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开展各具特色的学习宣传贯彻活动。
依托日常管理凝聚学生。利用班级建设、宿舍管理、考风考纪等主阵地,开展红旗班评比,营造公平的学习竞争环境,关注学生思想政治动态,提供学业指导及日常生活的细致耐心服务。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与空间,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为一体的校园网络,宣传国情、校情,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树立优秀典型激励学生。学校致力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绅士风度、君子品格”的精神,挖掘培育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通过学校网站、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为学生树立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激励学生成长成才。涌现了“寻党史承初心省级主题实践活动小分队”、“7名同学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受到省市级表彰等多个典型先进集体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