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安次二幼党支部力求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自学校党支部成立以来,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价值观养成重要论断和1940年“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老先生提出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一个中国人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的活教育理论,立足保教工作实际,推进党建与保教深度融合,于2014年提出了以“四自三爱”为核心的红苗教育理念,并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体系,梳理了“1231”党建工作法,以此为纲领,广思路、多途径开展保教工作,建优“红苗教育”党建品牌。
一、“1231”党建工作法
(一)坚持“1”个引领,即党建引领
坚持把“党支部建在保教工作一线”,建立了党建引领“三级管理体系”:班子副职由支委和党员担任;主任、年级组长由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团员担任;班主任在已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骨干教师中选拔,让党员与骨干教师共同参与支部建设和园所管理工作,实现党建和人才培养的双向融合。
坚持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体系:修订《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和《园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员管理制度》《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制度》《党员教育培训制度》等制度。落实议事决策机制、沟通协调运行机制、保证监督机制、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工作机制四大类工作机制。
坚持党建与保育教育深度融合:将办园目标具体化为“七心一能为人师、四自三爱育红苗”十四字教育理念。其核心为:遵循A(健康)>B(品行)>C(知识)的教育法则,对幼儿进行“四自”(即自理、自主、自尊、自信)的养成教育和“三爱”(即爱国、爱党、爱家)的理想信念教育,坚持培养具有“七心一能”(即爱心、耐心、细心、童心、责任心、钻研心、事业心及幼师专业技能)的“四有”好老师,从而形成了“红苗教育”党建品牌。这既是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更是其特色发展的灵魂。
(二)打造“2”个阵地,即思想阵地和环境阵地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夯实思想阵地。完善师德师风预警及监督评价机制,筑牢师德红线;推行师德养成策略,组织教育家精神系列观影、红色诗文诵读、红色书法大赛等活动将师德内化于心;“红烛先锋勇立潮头”梳理身边的教育故事、思政教师社会实践(社区联建、红色场馆沉浸式体验),教师师德榜样外化于行。
以园史为根,理念为魂,物质文化为载体,红苗教育为总纲,积淀园所文化,构建协同育人环境阵地,提升育人内涵。园内,红苗教研室构建了“红色纪事”、“红色传承”、“创意世界”、“墨色丹青”、“成长历程”五大教育板块。“爱我中华”“农耕主题”“民俗文化”“传统美食”“中国红”等主题环创,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氛围,孕育崭新的红色精神,让每一面墙都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园外,密切联系家庭、社会,构建家园社协同育人宏观环境。邀请学前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学、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多位专家组成家庭教育讲师团,并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倡导在家庭中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亲子劳动实践与养成教育,培养幼儿独立性、自律感及规则意识;“红色图书漂流”、“读书月”、公众号推送睡前故事,实现亲子共阅读;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家园深度合作的有效途径,通过微信群、“家长云沙龙”等方式传播育儿知识,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与高校亲密合作,成为省内多所高校教科研实习实践基地;连续举办两届红苗教育学术交流研讨会,实现了高校对幼教的教科研引领;邀请高校教师进园,参与课程开发,完善课程体系;与社区及社会组织合作,宣传家庭教育、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在图书馆支持下开展特色传统文化教育;开设家乡非遗、舞蹈、武术等特色课程;与省市级主流媒体协作,实现红苗教育成果与社会优质红色教育资源双向流动。
(三)建强“3”支队伍,即班子队伍、党员先锋队伍和教职工队伍
好班子带出好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设一支信念坚定、干净担当、业务过硬、胸怀宽广的高素质幼教团队。规范开展党内组织生活,以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政治理论、政策法规、道德品行为重点内容进行常态化培训,使班子成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快乐学习,强园有我”、专家讲党课、西柏坡之旅等特色组织生活实现知行合一。
好党员带动好老师。坚持“三个带动”:思想上带动,工作上带动,生活上带动,发挥党员教师的感召力和向心力。开展党员示范课、“党员个人愿景”、“你在我眼中很美”“红烛先锋,勇立潮头”、“先锋骨干,携手同行”等特色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把优秀教师发展成党员,壮大党员队伍,近年来发展了多名优秀教师党员,形成了知党-拥党-爱党-入党的良好氛围。带动全园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
好支部带活好团队。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党建带群建”,多措并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举办教师素养大赛,提升教师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开展多项国家级、市级、区级红苗教育课题研究,实现园所规划同教师个人成长双赢;师徒帮带,形成教师互助共鸣;多元化教师团建、对话式教研、反思性研讨,构建灵活多样的学习共同体,打造“七心一能”的教师队伍。
(四)实现“1”个承诺,即“走进一个孩子、走出一个好苗子!”
我们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模式,持续开展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红苗教育为主线,“五大领域”为依托的教育教学活动,完善幼儿德育启蒙体系。小、中、大班分别以中国人、中国事、中国物为主线,开展“中国红”主题课程,园本课程《红苗教育》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组织“开蒙礼”、“庆六一梦幻海陆空军事主题活动”、“重走长征路”体能大循环、童心向党庆七一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让幼儿沉浸式体验红色教育。开展母亲节、父亲节等感恩系列活动,利用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家风。拍摄《闪闪的红星》、《嘎子传奇》两部红色“微电影”,重温革命故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组织幼儿走进廊坊师范学院生物学实验中心,激发幼儿对生物科学的浓厚兴趣;参观廊坊职业技术学院中国传统风筝馆,丰富幼儿对民间传统文化的认知;参观航空商务模拟中心,沉浸式体验航空商务场景;参观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航天博物馆,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六十年来的辉煌成就,接受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开展“非遗润童心,文化共传承”二幼萌娃赞家乡——非遗走进二幼系列活动,衍生出相关主题课程,使孩子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自理活动月”使幼儿了解勤劳是传统美德,让孩子们学会9种必会技能(会吃饭,会喝水,会如厕,会洗手,会穿衣,会系鞋带,会叠被、会收拾玩具,会逃生自救),学会做家务,树立热爱劳动、靠自己立足社会的意识,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全体教师集体创编《养成教育儿歌100首》,并进行儿歌视频录制。
二、实践成效
自红苗教育开展以来,近3000名幼儿接受了“红色教育”的洗礼。多次被人民网、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长城网、冀云、河北共产党员网、廊坊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各级领导对红苗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安次二幼党支部于2020年被中共廊坊市委教育工委授予廊坊市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被中共廊坊市委教育工委、中共廊坊市委组织部授予廊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24年被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委授予首批“河北省中小学校党建示范校”荣誉称号。多次承接包括河北省百所党建示范校观摩、京津冀协同发展观摩、廊坊市党建示范校观摩拉练、内蒙古教师国培在内的国家、省、市级考察团参观、培训。党支部书记万立勇受邀在 2024 年廊坊市教育工作大会、河北省家政学会 2024 年学术年会、浙大——河北国培 2024 幼儿园党组织书记培训上,就“1231”党建工作法下的党建引领红苗教育做专题报告;受邀至河北省委教育工委党校参加党建引领幼儿园工作研讨。党支部书记万立勇与专职副书记赵文雅撰写的学术论文《促进幼儿自信心养成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以安次二幼红苗教育实践为例》在河北师范大学家政学院和河北省家政学会联合主编的《家政学研究》上发表,并受邀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家校协同专业委员会 2024 年度全国学术年会上作专题报告,受到与会专家学者一致好评。
三、经验启示及未来规划
回顾之前的党建工作,我们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启示。一是党建活动要注重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关键在于与教育教学及幼儿园管理相融合。通过创建省级党建示范校(园)推动党建与幼儿园管理融合。通过开展国家级课题研究,推动党建与教科研融合,让党建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管理,同时也让教育教学活动彰显党建引领作用;二是持续的、全面的教育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形成全员参与党建的氛围。品牌。品牌建设成果通过课题汇编、媒体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为其他幼儿园提供可复制的经验;三是党建引领下的红苗教育要紧密结合时代特点,要遵循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和公民意识;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课程体系,使德育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使教育更具吸引力。
展望未来,我们有着清晰的规划和目标。一是探索更多有效的结合模式,进一步深化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一方面,探索与高校(如河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廊坊师范学院)合作,提升教育研究的理论深度。另一方面,深化课程创新与技术融合。计划利用AI工具,开发更多互动式红色课程,利用VR/AR技术重现革命场景,增强教育趣味性;推动“五育融合”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劳动教育与红色文化的结合点。同时,加强园本教材的研发,形成更具特色的“红苗教育”资源库。二是拓展红色教育辐射范围。充分发挥省级党建示范校(园)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德育为核心,通过结对帮扶、资源共享等方式,将品牌经验推广至更多幼儿园,助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三是打造党员先锋队伍,强化师资分层培养。实施“党员先锋引领计划”,鼓励非党员教师参与党建活动;通过“名师工作室”“高校合作”等路径,分层培养教师专业能力,打造兼具政治素养与教育技能的复合型队伍。四是构建家园社协同育人服务网络。加强与家长、社区的沟通协作,共同举办更多公益活动,扩大党支部的社会影响力。推动幼儿园与社区、企业合作,开展红色研学、公益服务等活动,例如组织幼儿参与“红色足迹”探访、社区环保实践,强化社会责任感教育。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教育成果,讲好“红苗教育故事”,推进新时代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走进一个孩子、走出一个好苗子!”的社会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