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之“舵”创新之“帆”思政之“桨”发展之“锚” 依托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赋能“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日期:2025-08-10
浏览:0
字号:

河北工程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自2018年12月获批“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以来,积极组织实施“对标争先”建设计划,从实施“党建研究计划”、“三会一课”质量提升计划、“本科生导师制”和科研“聚力工程”等多个维度,围绕“七个有力”,探索与实践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双创”工作模式。2021年2月,党支部正式确立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共遴选出549个,河北省10个)。2021年5月,河北工程大学“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吴迪工作室已顺利通过验收。2024年9月,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推动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式发展,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标准(试行)》。作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以及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从“开展党建联建”、“提供教育服务”、“推动科技赋能”、“深化实践育人”四个维度,立足计算机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利用高校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与高端智库的智慧结晶,增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强化高校“双带头人”队伍建设,在各项科研突破中发挥“排头兵”、“领头雁”作用,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形成师生共育、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助力区域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打造“强国行”专项行动教育服务品牌和典型案例。

一、掌稳强国之“舵”,提升党建联建质量

党支部充分发挥计算机学科优势,以强国建设作为党建行稳致远的“舵”,面向企事业单位等不同领域的党组织,精心谋划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学联建活动。以专题党课讲授、党建经验交流等方式,围绕党建工作实际,深入推进精品党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提升党建联建质量。

二、扬起创新之“帆”,推动科技赋能实效

党支部聚焦助力强国建设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作为破浪前行的“帆”,推动面向煤矿、医学等领域的产学研平台赋能实效,深入推进成果转化落地。党支部现有河北省科技特派员5人,立足支撑区域经济转型与产业发展,助力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大专项,研发跨系统多元异构数据融合共享平台原型系统,如图1所示。实现社会公共安全领域多源异构数据接入汇聚、关联表示、融合与共享,为冬奥会期间社会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提供重要方案参考和技术支持。

 

图1 “科技冬奥”重大专项跨系统多元异构数据融合共享平台原型系统界面

党支部支持邯郸市疫情防控,研发“云-端”协同的疫情防控数据管理和多维可视化系统,实现区域新冠疫情防控数据全流程多维度支持,获得河北省教育厅疫情防控简报等广泛关注,如图2所示。

图2 河北省教育厅疫情防控简报报道“企事业单位复工

复业人员防控排查系统”页面

党支部助力河北工程大学疫情防控,研发核酸检测信息管理系统,高效、准确地管理和追踪在校大学生的核酸检测完成情况,在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媒体、河北工程大学官网上广泛宣传,如图3所示。

图3 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河北工程大学研发校园核酸检测

数据采集信息化系统”页面

党支部创建智慧矿山信息化平台,突破煤矿信息感知、虚拟矿山、数字矿山关键技术,近三年为企业节约资金近千万元。

三、划起思政之“桨”,打造教育服务品牌

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思政、教书育人等方面的经验积淀和资源优势,以党建引领下的课程思政作为启思铸魂的“桨”,全方位锻造教育服务品牌。近三年,党支部党员主讲的《现代软件工程》和《算法分析与设计》两门课程获批河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思政案例上线新华网,如图4所示。课程教学团队获评河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

   

图4 《现代软件工程》和《算法分析与设计》两门课程思政案例上线新华网页面

党支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区域教育事业发展,为河北工程大学结对帮扶对象平山县营里乡石榴沟村对口的平山县营里乡小学师生开展技能培训、科普活动等,以及对民办高校党建结对帮扶对象邯郸应用技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专题讲座、教育教学研讨、课程建设交流等,打造教育服务品牌活动。

四、定牢发展之“锚”,深化实践育人机制

在国家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党支部以专业发展作为笃定前行的“锚点”,持续深化实践育人机制,筑牢人才培养根基。党支部所在的软件工程专业依托河北省数字经济产业学院,联合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一线IT企业,深化产教融合,打造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的应用导向、实践驱动、创新引领教学体系。在“2.5+0.5+1”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围绕“工程实践+创新实践”两个维度,利用AI技术赋能校企协同、产教联动的人才培养体系,共建校企互培互聘的教师双向流动机制。在产教深度融合模式下,构建“AI+双贯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AI+双融合”工程实践培养模式、共建导师双栖流动机制,最终形成产教深度融合模式下软件专业“AI+双贯双融”教学体系。通过校企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携手培养数字化、创新型、实践型的复合型应用软件人才。为河北战略新兴技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党支部加强校企师资双向流动,建立教师定期赴企业跟岗访学和顶岗锻炼、企业项目经理及管理骨干到校兼职授课“双向交流”的长效机制,鼓励双方师资参与到对方高校和企业的前沿技术学习、教育行业会议、政府人才会议等活动中去,利用数字工场平台建立高校老师与企业经理的对接,促进对产业的深度理解与高度融合,深入推进校内外一体化实践育人机制,逐步形成服务地方经济的高质量调研报告,为政府决策、产业升级、社区治理等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高校社会影响力和服务地方能力,实现知识反哺社会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党支部厚植政治根基,筑牢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度挖掘并立足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利用高校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与高端智库的智慧结晶,在社会服务领域勇挑重担,践行使命担当,在教育实践阵地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时代新人,精心谋划组织“开展党建联建”活动,打造“提供教育服务”品牌,搭建“推动科技赋能”平台,形成“深化实践育人”机制,全力打造兼具专业辨识度与思政引领力的特色品牌,向着党支部“七个有力”目标坚定笃定前行。


  • 收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