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生处党支部将红色基因塑造融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培育“青文化”、弘扬“青能量”、塑造“新青年”,形成以培养具有红色基因的高素质人才为主体,德智体美劳全面融合发展,“青色书香”“青春社团”“青马工程”“青志行动”“青年仪式”“青体竞技”“青春劳动”“青美有我”“青春军营”等“青年+”实践育人矩阵的“一体五融九青”学生思政育人新格局,构建具有“青”字品牌特色的思政育人的长效机制。
一、营造“青色书香”。坚持把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作为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不断拓展“书香”内涵与外延,创新推进机制、载体和品牌打造,逐步建立“书香育人”的特色理念体系,突出追寻红色足迹,持续开展“千人共读一本书”党建特色品牌,探索“党建引领-书香校园-知行合一”新路径。连续三年组织全校学生先后阅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等书籍,开展读书分享和研讨交流,品读领袖故事,感悟思想伟力,面向全校学生公开征集原创读后感及诵读作品,发起网络视频评比,形成全员读书热潮。贯通“读—知—行”,带领学生重走总书记工作、生活、调研路线,引导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相关活动被河北新闻联播报道。《聚焦“大书香”多维育人模式 创建新时代高质量书香校园》项目获河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二、打造“青春社团”。突出以文化人,建立德育导师制,为每个社团配备思政课教师,加强职业院校思政教师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加强社团的德育功能。实施“品牌工程”,以培养“有立场”“有内涵”“有情怀”的时代新人为目标,打造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唱红歌学党史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高标准开展“学习新思想 五育育新人”校园文化月,涵盖“德育领航”“科技文化”“体育悦动”“美育浸润”“劳动立身”五育融合篇章,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夯实文化育人基础。落实倪岳峰书记在共青团河北省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关于“全省广大青年要在宣传河北形象中发挥优势”的指示精神,动员全校师生参加“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我为家乡美点赞”主题推介活动,其中学生处党支部指导学生社团创作的微视频作品《我为家乡美点赞——张家口篇》获得全省一等奖,并在第七届河北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艺术节中获三等奖。
三、实施“青马工程”。突出深化红色研学,构建“理论学习+党性教育+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先后邀请团中央社会联络部领导、团省委书记为“青马工程”学员作专题辅导;落实省教育厅“周末专家河北行”部署,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维国教授作思政辅导,被《中国教育报》报道;组织“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班走近西柏坡、正定塔元庄,集中开展红色教育和素质拓展,青马学员用传统拓印、粮画等手法制作党徽、国旗、校徽等图案,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党和国家的赤子之心,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四、拓展“青志行动”。开展“小我融入大我 青春挺膺担当”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以社会实践不断拓展读书实际成效。学校师生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以党史学习篇、乡村振兴篇、理论宣讲篇、社会观察篇为主题的实践育人品牌。“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我为家乡美点赞—张家口篇”获河北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微视频三等奖,团队教师连续7年指导学生“体验省情 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学校团委连续多年获评省级优秀组织单位。突出融合红色治理,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建设社会治理领域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广泛动员青年志愿者传承雷锋精神、服务基层社会治理。邀请社工站、血液中心等专家为志愿者普及知识,推动志愿服务蔚然成风。连续11年组织师生开展“让爱无限大”无偿献血活动,被评为“河北省教育系统优秀志愿服务品牌”;学校“小橘灯”助残行动,相关事迹被《石家庄日报》报道。定期到敬老院开展“寸草心”敬老爱老服务,激发青春正能量。开展“小橘灯”助残接力行动,与石家庄市裕华区东苑街道社工站联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结对帮扶周边社区困境儿童,相关事迹被《石家庄日报》《学习强国》石家庄学习平台报道。
五、突出“青年仪式”。突出赓续红色血脉,坚持把仪式教育融入爱党爱国爱校荣校。在开学典礼上为新生佩戴校徽,利用新生入学教育集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认知活动。注重清明节、青年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纪念日的感召作用,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校荣校的家国情怀。
六、比拼“青春竞技”。 搭建具有时代特征、符合青年特点的大学生竞赛竞技平台,通过职业竞赛、双创竞赛、职业盛业规划大赛等多元驱动,推广形成“专业竞赛+双创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全员、全过程、多场域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参加“挑战杯”连续两年荣获全国三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2项,学院连续两年获得“挑战杯”省级赛事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七、投身“青干劳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发挥省级劳动教育试点作用,“一校一案”落实劳动教育清单制度,依托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做强“劳动+”劳动实践项目,构建情景化了劳动实践模式。组织师生赴晋州周家庄乡开展“现场讲授一次理论课、师生下田共干一次农活、师生共做一顿饭、学生自创一件艺术习作、解读一首劳动诗词、完成一篇劳动心得体会”“六个一”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服务重大项目,与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北戴河服务局签订合作协议,连续4年组织生赴北戴河开展暑期劳动实践活动,为北戴河暑期疗养工作提供服务保障,得到教育部和国家机关事物管理局充分肯定。
八、浸润“青美有我”。始终坚持以美立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实施“文化润心”校园美育工程,推动非遗文化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开展省级非遗传承人大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建设名师(木雕)工作室。持续开展党建特色项目创建,先后“五四青年节”“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期间开展“青春·中国”“平安·中国”艺术思政课展演,探索艺术思政育人新模式,活动被河北新闻联播报道。
九、建功“青春军营”。突出彰显红色军魂,组建国防后备营,突出“学生自我管理”,通过模拟部队管理、体验军营生活、开展军事训练等方式,统筹打造集探索学生军训新模式、拓展征兵工作新阵地,学生处党支部成员指导学生参加河北省首届学生军事训练营,在河北省51所高校中获得团体三等奖。
持续做好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处党支部围绕“青年+”模式,不断武装青年学生、感召青年学生、引领青年学生,纵深推进“青”字品牌高质高速、见行见效,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