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作为农科特色明显的省属应用型本科高校,高度重视帮扶促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发挥自身农科专业优势以及服务地方、服务三农的职能优势,围绕青龙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青龙县)区域实际,以“扎根大地、心系三农、苦干实干、无私奉献”的科技特派员精神为引领,探索形成具有青龙产业特色的校地校企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党建帮扶、科技帮扶、产业帮扶、人才帮扶等举措,构建了“平台支撑、人才支持、驻村帮扶、产业振兴”四位一体全链条科师特色的帮扶路径,使板栗产业成为青龙乡村振兴第一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聚焦深化党建引领,发挥党建帮扶着力固本强基。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一是成立学校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相关方案,提升服务地方乡村振兴的组织能力;二是与秦皇岛市委组织部签订《乡村振兴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党支部与青龙县肖营子镇肖营子村党支部等8个党支部为联建共建党支部,实现“以党建促联建、以联建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的生动局面;三是我校先后派出青龙县大巫岚镇张庄村、青龙县大巫岚镇陈台子村和八道河镇塔沟村三个工作组,自2016年起共派出54人次工作队员,通过组织领域培训、座谈交流等形式,利用“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多措并举,助力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聚焦发挥专业优势,坚持科技帮扶赋能产业振兴。学校探索出“点对点、团对链、企建站、站建院”的科技特派员服务新模式,先后面向青龙县派驻省科技特派员47人次,派出省级科技特派团1个,派出省三区特派员244人次,派出秦皇岛市农业科技特派员46人次,派驻校级科技特派员88人次,派驻校级精准扶贫科技特派员43人次,选派学校科技特派团19个,选派教育部青龙县“银龄专家”特派员87人次,实现了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效对接。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和青龙县建立了板栗产业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了专业队伍,立足燕山板栗产业带,根据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资源育种、高效栽培、病虫防控、贮藏加工、功能成分、机械制造、产业经济组建7个创新团队,建成了河北省山区“一县一业一基地一团队”科技示范工程—青龙县板栗产业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积极选派科技特派员(团)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和产学研基地示范引领,有力促进了青龙县板栗、等产业健康发展。
聚焦乡村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帮扶提升服务质效。学校板栗专家团队在青龙县各乡镇建立了28个板栗示范基地,先后举办了200多次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培训栗农和技术骨干2万多人次,培养国家级乡土专家1人,省级乡土专家4人,有效提升了板栗栽培管理技术水平。板栗科研团队创建28个板栗提质增效QQ群、微信群,先后制作“板栗高效栽培技术”“板栗郁闭大树抓大放小修剪技术”“板栗幼树拉枝、刻芽丰产技术”等58个技术视频,及时指导培训栗农种植技术,解答种植难题,及时发布重大病虫害预警及防治方案、灾害性天气应急预案等,使广大栗农栽培技术得到提升。通过重点扶持有技术示范效应、引领带动能力强、扶贫带贫积极性高的农业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技术帮扶指导,做到一县一企,辐射带动其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聚焦山区品牌推广,延伸产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与青龙县连续6年成功举办板栗节,邀请全国知名板栗专家、加工企业、糖炒企业参加盛会,青龙板栗的社会知名度不断提高。在板栗品牌方面,培育壮大了“京东”“满栗香”2个板栗知名品牌,品牌先后被河北省质量评审委员会、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多次被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深入进行校企合作,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与青龙县百峰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其中板栗加工和冷储项目成为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板栗加工冷储工厂,扭转了青龙县板栗加工能力严重不足的落后局面。持续大力发展青龙特色产业,不断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对青龙传统安梨、食用菌、中药、畜禽养殖等多个特色产业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推动青龙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30年来,学校和青龙县凝心聚力、共促发展,青龙县板栗栽培面积已经从1994年的12万亩扩大到2024年的105万亩,占全省板栗总面积的23.4%,是全国板栗栽培面积最大的县,板栗产业也成为青龙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第一大主导产业,京东板栗特色林业扶贫纳入全省产业扶贫案例。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坚持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努力服务三农发展,做好产业帮扶,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为推进河北省全面乡村振兴贡献科师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