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共产党员网讯 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实施“三聚焦”工作法,推动党建与科研、育人、服务深度融合,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能。
聚焦“党建+双创”双融双促,打造科研创新型支部。支部以“立地、顶天、树人”理念为引领,构建“三链协同”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依托“食尚工坊”“生物智造+”创客空间等平台,创办创新创业训练营,实施“创新育苗工程”,建立研究生双创教育举措、卓越人才遴选等11项制度,培育果蔬智造、食全食美等10个创新工作室。通过“全员竞赛、精英培育、全程育人”三步走战略,开展创新思维训练、专创融合等7个模块的系统培训,制定“意识培养—氛围营造—项目培育—孵化落地”双创路线图,带动117个项目参与“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获国家级奖项37项。在成果转化方面,支部建立“导师+校友+企业”协同机制,邀请行业专家开设“食光讲堂”,举办双创成果展播、转化产品路演等活动,推动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与君乐宝、今麦郎等龙头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开展联合攻关项目29项,推广技术成果23项,孵化唐农耕种集团等企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96%,其中60%投身食品产业一线。
聚焦“李保国精神”传承弘扬,构建志愿服务矩阵。支部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精神,组建李保国志愿服务队,构建“理论宣讲+技术帮扶+科普惠民”三位一体服务体系。成立博硕宣讲团,深入雄安新区、邢台沙河等地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近20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送到基层一线。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支部党员参与省畜产品、粮油等7个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聚焦盐碱地农产品加工、太行山特色干果升级等领域,形成调研报告12篇,提出产业升级方案8项。扎根玖兴农牧、万穗农业等太行山农业驿站,开展技术培训4000人次,带动7万农户脱贫,相关案例被纳入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针对食品安全与营养需求,支部组建科普团参与“食品安全营养中国行”,配合全国食品宣传周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活动30余场,覆盖群众2万余人次,获全国环保科普优秀团队称号。开发《食品营养与健康》科普课程,编写科普手册5册,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传播健康知识,累计受众超50万人次。
聚焦区域食品产业发展,贡献“农大方案”支部。以“把论文写在食品产业发展一线”为导向,按学科设置9个党小组,对接省小麦、海产品等7个农业体系团队,开展“揭榜挂帅”技术攻关。在海洋经济领域,攻克贝类贮运保鲜、即食产品开发等5项关键技术,开发13种高附加值产品,助力河北省海洋食品产业年增产值3亿元。在粮食安全领域,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丰工程”,在大名、南和等地推广小麦产后减损技术,降损率达12%,年减少粮食损失2.4万吨。针对特色食品产业,支部党员扎根河北朴康源、老驴头等企业,解决驴肉火烧延长货架期、低温保质等技术难题,推动该产品入选河北省特色商品名录。与雄安食品协会、定兴产业园等合作,开展预制菜产业调研,形成政府献策报告3篇,助力河北省预制菜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
创新机制保障。组织共建机制:与君乐宝、金沙河等企业建立“产业链党建联盟”,开展“支部联建、项目联攻、人才联育”活动,实现党建与产业同频共振。导师领航机制: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派12名党员导师担任学生党支部指导教师,将党建工作融入科研指导全过程。评价激励机制:建立“科研积分+服务积分”双轨考核体系,将党员参与双创、志愿服务等情况纳入评优评先重要指标。
通过“三聚焦”工作法,支部党建质量显著提升,先后获评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相关经验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交流,为新时代研究生党建与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农大范式”。(省委教育工委党建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