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共产党员网讯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工商管理系学生党支部以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使命,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社会服务性,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党建π”辐射育人实践路径。党支部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立足文科专业特色优势,将党支部作为“圆心”,党小组为“半径”,党员骨干为“箭头”,画好团员青年“延长线”。通过在社区、社团、社会实践中“三线”联动,植入党组织引领力,形成党建引领实践育人“四翼”,全力画好“党建π”实践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同心圆”。
凝聚思想的力量
党支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头脑,将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融入常态化学习过程中。一方面,打造党团理论学习“微”栏目,实施党团引领计划,党员、团支书周周讲党(团)课,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主题周周不断,让思想的力量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另一方面,搞好支部特色“微”创作,旅游相关专业学生开展红色景点讲“微课”活动,将“这么近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融入红色元素,使思想的力量“随处可见”。同时,通过横向学习“群”实现全体覆盖,划分“基层团小组-积极分子孵化小组-学生党员熔铸小组”,形成最大化覆盖的“1+1+1=N”横向三级学习小组,确保理论学习全员全过程全覆盖,内循环畅通无阻。纵向实践“群”则逐级递进,形成“1名党员+ M名积极分子+ N名团员+ X名青年学生”的“最小单元”纵向成长队伍,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青年纵向结组,建立“三横四纵”网格单元,充分发挥“党建π”的无限引领力。
放大服务的力量
“党建π人才培养”内循环与“服务社会”外循环双向循环机制联动育人,“三条延长线”和“四方保障”精准绘制党支部实践育人的多维“组合图”。
向“兴”而行:坚定实践主题党小组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黏合剂”。聚焦河北省内红色山村留守儿童,2019年在井陉县洪河漕村建立首个校外实践基地。依托5G互联网技术,为6~12岁红色乡村留守儿童提供“童伴”云自习、“童梦”课程包、“走下去实践”和“带出来实现”四大板块服务内容,将社会实践变成服务群众的永恒主题,助力红色乡村振兴发展。
尽“心”出发:形成志愿联动针对许多红色乡村留守儿童现象突出、教育陪伴和素质资源相对薄弱的问题,支部激活学科党小组“红细胞”,通过党支部、党小组、党员骨干三级层层联动,与河北省红色文化交流中心、河北旅游投资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社会资源展开合作,构建“校—社—村”三级服务联动,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守护帮扶志愿服务模式,推动实践育人、专业提升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五育陪伴”丰富留守儿童的快乐童年,激励青年学子投身社会实践大舞台。
因“幸”启航:发挥航向机翼功能支部依托学科专业优势,支部书记牵头成立“童伴同行”青年服务团,教师党员“植入”志愿服务团队,吸收多专业老师及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作为堡垒“支撑”。党员骨干带领青年学子组建“童伴”云学习服务小组,发挥志愿服务“守护翼”功能;党小组带领学生素质社团,打造课程包,实施五育陪伴,发挥志愿服务“提升翼”功能;发挥专业特色,组建志愿服务组织,形成菜单式课后服务体系,发挥志愿服务“成长翼”功能。工商管理系党支部先后与多个地方党支部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形成联动,面向河北省内20个红色乡村、社区开展实践。2022年组建新疆籍学生成立“天山推普实践团”开展西部乡村振兴实践。五年多来,“党建π”实践育人体系中的“童伴”实践团深入走访调研,生成帮扶档案和文化课程包,提供大量服务。口腔健康志愿宣讲团、唯你志愿者服务队、华礼绽放礼仪赛会服务队等也积极开展各类活动。
“童伴同行”等志愿服务队被多家媒体报道,荣获多项国家级团队荣誉。“礼仪赛会服务队”“口腔健康志愿宣讲团”等也收获众多荣誉。实践充分发挥“一二课堂联动”,专创融合、科创融汇,多个实践项目荣获双创类大赛荣誉20余项。260余名志愿者在返家乡、社会实践中贡献力量。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工商管理系学生党支部的“党建π”实践育人路径,为培养新时代青年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和发展树立了榜样。(省委教育工委党建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