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政法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党建引领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思政素质与教学能力协同发展为目标,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党建品牌,为学院立德树人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学院精心打造“红色思政讲堂”,创建优质党建平台。通过整合资源,选拔出一批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优秀党员教师,组成精英讲师团队。他们带来的专题讲座精彩纷呈,内容涵盖党的创新理论解读、党史国史故事分享、时代精神阐释以及热点时政话题中的思政元素剖析等。在讲授过程中,教师们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让思政教育变得生动有趣,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
同时,学院创新形式,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线上,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设“红色思政讲堂”专栏,上传高清讲座视频、学习资料和电子课件等,方便师生随时学习。还设置了线上交流社区,让师生可以分享心得、热烈讨论。线下,高品质的现场讲座更是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讲座中增加的提问答疑、互动游戏等环节,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与感染力,使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为筑牢党员教师的思想根基,学院成立了“红色理论研习社”。每月组织党员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行深度研读,要求教师逐字逐句领会原文要义,并结合社会发展新形势、新问题深入思考。研读结束后,教师需撰写不少于三千字的学习心得,并鼓励围绕研读主题撰写理论研究文章。每季度的内部交流分享会以学术研讨会的形式开展,党员教师们通过PPT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展示研读成果与研究文章,各小组之间相互提问、辩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形成的系列研究成果不仅作为内部教学参考资料,还积极向学术期刊投稿,有效提升了学校在思政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影响力。
在构建“党建+ 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新模式方面,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他们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与党的理论、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等有机融合,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精心制定课程思政教学标准与评价体系,引领全院教师提升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形成了全院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和教学案例设计等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师生互动形式,实现了教学相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显著提升,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断改进,党建与教学业务深度融合,有力推动了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通过这些努力,党员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在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教学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逐步成长为思政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不断增强,创新党建活动吸引了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党员之间交流合作更加紧密,为学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省委教育工委党建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