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成为人们获取信息重要载体,利用不同媒介载体,整合新老媒体资源,融媒体资源互补、内容交融、传播互通、利益共享,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机遇,也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注入了新活力。
为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服务群众工作水平”这一要求,学院党总支发挥学院教育技术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等专业优势,积极探索新媒体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融媒体中心”建设为核心,以利用融媒体平台育人为重点,充分整合优质育人资源,打造“融媒体+党建”品牌,提升党建工作的亲和力和创造力,发挥“融媒体+党建”育人功能,利用媒体育人铸魂,创新实践育才强能,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融媒体中心成立于2015年9月,该中心发挥学院专业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为目标,以原创主题音视频制作、宣传为工作方式,成立指导教师助力团队,培养组建学生创作团队,采用“学生组队创作——教师指导审核——学院合力推广”的模式,打造大学生自己的原创音视频媒体文化平台,彰显青春正能量。
二、主要做法
学院党总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融媒体+”党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师德师风、教研改革、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中,创建1个信息化党组织,积极推进融媒体4个方面育人工作,助力多维育人体系构建。
(一)创建1个信息化党组织,为多维育人体系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学院党总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进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施“融媒体+党建”提质赋能工程,建立党员教育工作信息化管理机制。将“学习强国”、网络课堂等网络媒体作为载体,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召开网络会议,通过网络视频、网上聊天等进行相互学习,搭建党员提升平台;将QQ、微信等作为依托,发布党建信息、党员先锋等内容,交流学习体会,了解师生思想动态,实现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之间的有效沟通,搭建师生服务平台;将移动终端作为重点,开展指尖上“点对点、键对键”的思想政治教育,汇报思想、谈心谈话,搭建育人育才平台;以电视、LED屏幕、学院网页作为平台,展示师生创作的党建主题视频、图片等作品,展示学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成果,搭建助力发展平台。信息化党组织建设,有效提升党建工作活力,促进育人工作提质增效。
(二)积极推进融媒体4个方面育人工作,助力多维育人体系构建
培养一支新媒体工作队伍。以专业建设为支撑,以教师党员为引领,以大学生党员为骨干,组建“融媒体中心”工作团队,通过“采编、摄录、运营”等形式,开展新媒体党建内容的创作、推广,促进党员教育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党建文化成果与新媒体资源相融合。通过师生党员“传帮带”示范引领,建立“培养-使用-服务”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打造一组融媒体交流平台。充分利用不同媒体传播优势,集中力量建设“3微1网1纸媒”融媒体交流平台,微信公众号、学院网页、院报协同育人。“信工组织发展中心”推出的“H5微党课”“线上VR全景党课”“我是中国共产党大学生党员”主题微视频等,吹响基层党建线上交流学习的集结号;“Hi信工”坚持党建带团建,呈现团学活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经验与收获,彰显青春活力正能量;“保定网信管理执法”为我校与保定市网信办联合成立的全国首家校政共建网络管理执法宣传教育中心官微,党员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运维,为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贡献力量;学院官网内容及时更新,传播推送党团活动讯息,展示学院发展亮点业绩;传统纸媒《信息驿站》,定时推出党建文化专刊。
积淀一个融媒体党课资源库。将党课资源与新媒体平台相结合,制作推送H5党课、专题微党课、实景党课、定期推出“信息驿站”党建专题纸媒,为开展党员教育储备融媒体资源。如组织“红色VR虚拟实景”专题党课,采用在线云游览的授课方式,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四史”教育培训相结合,在“云端”先后参观了雁翎队、李大钊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卢沟桥遗址等多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成为我院党建教育工作的新突破。
创作一批主题短视频作品。围绕“家国情怀”“不忘初心”“红色记忆” “支教精神”“地方文化”“雄安风采”等主题原创微视频作品,先后推出《她》《花开有声》《我的年代和我》《听邵老拍讲革命故事》等主题视频40余部,20余部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在弘扬思政教育正能量的同时,以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丰富了新媒体党建文化资源。
三、实践成效
师生党员融合共建“融媒体+党建”品牌项目,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激活,提升了党组织信息化建设,整合了基层党建融媒体资源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构筑了“五维”育人体系。
(一)促进思想育人,提升党建成效
学院党总支连续五年被校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被评为保定市宣传文化系统先进集体、河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19年荣获河北省教育系统优秀志愿服务先进单位、2020年被评为河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21年被评为保定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学院荣获保定市“晴朗保定燕赵净网2021”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先进集体,2022年学生党支部被评为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年教师党支部被评为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年荣获保定市五四红旗团总支。目前学院在校生1762名,教职工55人,学生党员112人,积极分子345人,已有811人提交入党申请书。
(二)强化学业育人,促进学风建设
学院现有国家级产教融合平台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2022年物联网工程教研室荣获河北省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教育技术学专业顺利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省专家组评估,成为全校第三个接受教育部专家进校评估的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2015级、2017级、2018级3个班级先后荣获“河北省省级先进班集体”;2018级物联网工程专业2班被评为2021年“全国活力团支部”。
(三)优化实践育人,团聚青春力量
近五年来,学院师生累计志愿服务13万余小时。组建社会实践团队382支,其中“希望腾飞”大学生校园网络贷款调研团评为2017年河北省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体验省情 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先进小分队;“筑梦青年行”“冀梦白山”两支实践队伍,入选2018、2019年全国重点社会实践项目,并获得团中央“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视频奖;2022年学院“萤火虫”团队荣获河北省首届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省级银奖。
(四)推进网络育人,唱响网上主旋律
学院融媒体中心平台发布推文2546篇;拍摄短视频、动画250余部;制作H5、海报百余份,公众号阅读量超过万次,陆续推出了“校园微聊”“文化印记”“专题记录”“主题微电影”等系列主题原创视频作品40余部,通过在学院公共场所播放,课堂主题展播,学校“保定学院”“保小团”等微信公众号及优酷、腾讯视频网站推广,各方面反响良好,许多视频作品成为保院学子关注点赞的焦点;20余部视频作品还在省级以上原创视频展播和竞赛中获奖。
(五)助力创新育人,打造“专创”融合
在思想引领、知识传授的同时,学院将科技强国、实践强能、创新创业、专业实践等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物联网工程党小组成立智能硬件工作坊,创作《党建语音小助手》等多项实践项目;网络与新媒体党小组成立米心传媒工作室,立足专业特色,打造实践交流平台。在学院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加专业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比赛。仅2022年,我院教师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127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6项。
四、经验启示
(一)融合共建“融媒体+党建”品牌项目
学院党总支遵循学校特色和发展规律,将基层党建工作与学院专业优势和学生特点相结合,将党员学习教育与新媒体介质相融合,将基层组织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将党员示范引领与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相融合,将党建文化成果与新媒体资源相融合,改变了以往“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念你记”的灌输式方法,创新了党建服务载体,拓展了党建服务空间,丰富了党建服务内容,以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和内容,推动了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协同开展人才培养与基层党建工作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思路趋向科学性、纪律性和政治性,融合社会实践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在高校党建工作及人才培养工作中均体现了蓬勃的生命力。高校基层党组织以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协同开展人才培养与基层党建工作,不仅能大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同时可有效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稳定建设,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发挥,有助于高校多方面管理工作协调开展。
(三)形成“理论+实践+成果”为体系的长效考核机制
融媒体党课资源库所有原创视频均是学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教师做指导、顾问,把握思想导向,学生独立完成全部专业环节,包括:选题、策划、镜头设计、后期制作等过程,全程实际操作现代媒体技术设备,磨炼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构建起“教师引导、朋辈引领、知行合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视频创作的同学既是受教育者,同时又是教育资源创造者,利用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这片“微阵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头脑中“落地生根”。
另附支撑照片如下
(注:“融媒体+党建”作品获得河北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微电影类二等奖)
(保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