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背景
园林系教师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党建质量为目标,以创建党建品牌为重点,以“党建+”为载体,认真执行“党委统筹、支部落实、书记负责、全员参与、典型引领”的工作制度。2019年获批河北省高校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022年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该支部依托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围绕“不忘育人初心、牢记红烛使命”的主线,充分发挥园林专业优势,把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嵌入实践、汇入科研,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五个课堂”,积极探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常规工作规范化,抓好党建主责主业
一是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制定了《园林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两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园林系教师党支部工作职责》《园林系教师党支部工作制度》《园林系教师党支部三全育人实施方案》《“学习强国”APP督学制度》等制度,进一步强化支部的规范化建设。二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通过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研讨等创新活动内容、师生支部对接联建等创新活动形式、利用学习强国、网络等创新活动平台和载体,提升“三会一课”吸引力和实效性。三是扎实开展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认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如何发挥支部党员作用、培育“四有”好老师等内容为落脚点,使主题教育成为推进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抓手。
(二)创新工作特色化,师生支部对接共建同向同行
园林系教师党支部与学生支部对接共建,将支部建设与思政育人有机结合。一是组织开展“师生党支部论坛”,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需求开展专业前言介绍、职业发展规划、考研交流等内容促进学生成长;二是“师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共同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谈体会、谈感受、谈心得;三是“师生党支部工作座谈交流”,通过座谈,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针对学生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建议。学生针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教师查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相长、同向同行;四是“师生支部联合实践”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体验式参观学习,师生共同重温入党誓词。
(三)特色工作品牌化,探索育人新模式
1、抓牢课堂教学主渠道,打造思政育人课堂。支部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每位党员老师将育人案例与教学很好的融合并应用在课堂教学上,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树立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和决心。园林系七门专业主干课程的14个案例入选河北农业大学《课程思政讲义辑要》。
2、筑牢本科教学阵地,打造实践育人课堂。园林系教师党支部的广大党员教师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将实践核心技能凝练为“五个一”:规划一个项目、绘制一套图纸、做好一套预算、监理一项工程、管好一个园区。实践中,积极创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拓展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先后在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小五台自然保护区等地创建了本科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岗位胜任力。联合建立的北京-苏州-杭州南北方综合课程实习教学基地,采用多名专业教师组建团队进行教学实习。
3、发挥学科专业特色,打造心理育人课堂。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专业特色,成立了以园艺疗法(园艺疗法是指让人们在植物栽培和园艺操作过程中,通过对五感的刺激,释放紧张压力,舒缓情绪,建立信心,最终达到对身心辅助治疗和康复的效果。)为核心理念的“植心园工作室”。目前,园艺疗法活动共计开展60余期,累计服务学生1800余人次,参与志愿者近400人。活动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植物顽强的生命力,激发学生内在活力,从而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
4、根植专业素养理念,打造文化育人课堂。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每名党员教师都要做好树人、树木的“双园丁”(思政育人园丁和专业教学园丁)。以植言心语、专业文化大讲堂等活动为抓手,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专业前言介绍、园林文化介绍、植物文化介绍等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们深植专业素养理念。
5、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打造匠心育人课堂。通过课程思政中的小道理,不断激发广大学生积极向上、持续奋斗的内在潜质,从而激发学生们用奋斗迎接未来、用拼搏面对困难的“彻悟”信念。支部教师坚持专创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匠心筑梦、3D模型制作等创新创业工作室。通过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谷绣设计大赛等创新类活动,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实践成效
(一)聚焦政治功能,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支部始终坚持将政治功能摆在首位,把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支部工作的首要任务。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在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支部作为河北省高校两个党支部之一,接受中央巡回指导组的检查指导,指导组全程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会,支部工作受到与会各级领导的好评。
(二)聚焦思政建设,“三全育人”工作模式取得新突破
支部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党的建设相结合,通过“五个课堂”探索“三全育人”新模式。一是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打造让学生“顿悟”的思政党性课堂。二是筑牢本科教学主阵地,打造让学生“渐悟”的教学实践课堂。三是彰显学科专业特色,打造让学生“醒悟”的育德心理课堂。四是根植专业素养理念,打造让学生“领悟”的专业文化课堂。五是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打造让学生“彻悟”的双创匠心课堂。
(三)聚焦党建引领,基层党建和业务融合取得新成绩
支部不断加强对教师党员的教育引导,在日常教学科研生活中亮身份、立标杆、树形象,带头攻坚克难,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践行者。一是党员带头组建社会服务团队。定期赴雄安千年秀林“会诊”,防止遏制病虫害蔓延,活动被“学习强国”宣传报告。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志愿服务团队以科技扶贫为重点,到河北省的贫困地区张家口蔚县、邢台威县、保定易县、承德围场县等多地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二是园林系教师党支部主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深入融入学生工作,实现理论学习、体验学习、实践活动对接。三是编写课程思政案例,深度融入业务工作。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扎实推进课程育人案例编写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亲和力。
(四)聚焦示范带动,党支部取得新战果
党支部2019年获批河北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022年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19年至2023年园林系教师党支部连续三年均获得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支部述职评议近五年连续考核结果为“好”等次;支部凝练打造的“五个课堂”《探索“三全育人”新模式》2021年1月在《中国教师报》刊登发表;“不忘初心写榜样 春风化雨细育人”培育纪实作为“农大好故事 基层党建篇”,在河北农业大学官网刊登,引起广泛关注。支部教学团队指导的12名本科生全部考取了硕士研究生;科研团队成员获得国家自然基金3项,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6项,近三年发表SCI高水平科研论文17篇;指导的学生参加双创竞赛取得省级及以上奖励50项,其中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银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国家铜奖。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博士点合格评估顺利通过,园林专业申报成为省级一流专业。成立风景园林专业“卓越工程师”实验班,逐步形成了“苏州—杭州—上海—北京”稳定的风景园林综合实习基地。支部首创青年教师“精彩一课”说课比赛在全院推广。
四、经验启示
(一)抓好主责主业,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
紧紧围绕“七个有力”,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为牵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整体提升和品牌塑造、典型引领和辐射带动、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六个相结合”,抓住理论武装这个关键点、找准党建“双创”这个着力点、立足特色品牌这个创新点、把握推动事业发展这个落脚点,通过培育、创建、推广,全面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和示范带动作用。
(二)师生支部对接共建,探索思政育人新模式
建立党支部、支委会、党员个人三级联动学习机制和师生支部对接共建机制,开展师生联建、党课联上、活动联抓等活动,实现理论学习、体验学习、实践活动对接,将支部建设与思政育人有机结合。
(三)创新工作方法,促进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园林系教师党支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探索课程、实践、心理、文化育人课堂。在专业教学中,党支部成员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积极探讨和撰写育人案例,在课堂中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使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园林系教师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
园林系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进行对接联建
园林系教师党支部与安平县杨屯村党支部结对共建
(园林系教师党支部与安平县杨屯村党支部结对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