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背景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直属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彰显中国大学社会主义底色的重要阵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也一直深融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基因中”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我校关于党建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和具体要求,充分发挥我院在教育教学、专业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一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 党建新格局,悉心孵化“红色记忆”党建品牌活动,全力推动学院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做法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直属党支部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全力打造“红色记忆”党建品牌活动,以宣讲忆党史、以实践守初心、以创新促党建,不断发挥环境育人功能,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育人“四力”效果。
(一)升级“红色记忆”实践教学基地,提升宣讲“吸引力”
支部将原有“红色记忆”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升级改造,新基地以“一墙一壁皆育人”为设计理念,以红色革命精神谱系为主线,集中展示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板块图片1000余幅,历史与故事交融、人物与精神辉映,寓“教育性、学术性、观赏性、新颖性”于一身。支部制作了《百篇党史故事》《歌声中的党史》等教学视频,在基地大屏幕上滚动播放,与精神谱系相互印证,丰富了基地的教学模式,吸引无数同学驻足观看,打卡学习。自投入使用以来,基地充分发挥了“鉴往知来、资政育人”的教育功能,成为党员教育、社团教育、干部教育的重要阵地,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党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意义,提升了吸引力,丰富了教育内涵。
(二)发挥学生“帮传带”作用,扩大宣讲“影响力”
支部组建了“红色记忆”大学生宣讲团,从各系选拔优秀学生党员加入宣讲队伍,注重发挥学生党员在宣讲团的先锋带头作用,在不同年级之间开展“帮传带”活动锻炼业务能力,既提升了自身党性修养,又拉近了宣讲教育与全院学生的距离。宣讲团历任团长、各部部长离岗不离队,定期返回社团与现任队员开展沟通交流,分享自己在社团工作期间的经验方法,谈宣讲工作对自己能力、素养的提升,鼓励大家在宣讲岗位上做好传承、取得成绩。学生宣讲员与本院部分学生组建“宣讲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对党史党章、党的光辉奋斗历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进行专题学习,帮助更多同学加入有理想、有信念、敢担当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在同学们的不断努力下,校园内掀起“红色浪潮”,同学们以加入宣讲团为荣,以身在宣讲团为傲,红色精神谱系滋养下的大学生宣讲团队逐渐成为校园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选拔优秀思政课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增强宣讲“渗透力”
“红色记忆”党建品牌活动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业优势,选拔优秀思政教师担任宣讲团指导教师,对宣讲团成员进行业务指导。一是制定社团章程制度,指导教师参与制定了《红色记忆宣讲团章程》《红色记忆宣讲团纳新方法》《红色记忆宣讲团宣讲工作考核制度》等文件,组织全体成员共同学习领会,确保团队思想纯洁、业务精湛,使宣讲团展现出强烈的马院特色。二是严格把关讲解内容,指导教师逐一审核各宣讲板块宣讲稿件,在尊重历史、尊重原著的基础上,结合中央、省委最新指示精神和具体要求,修改宣讲内容使其既生动有趣又用词严谨,既充满学理又通俗易懂,提升了宣讲效果。三是努力提升宣讲技巧。指导教师对宣讲队员的宣讲技巧反复打磨,从咬字发音、肢体动作到内容衔接逐一考核,不取得优异成绩坚决不予上岗,培养队员过硬的专业素养。经宣讲团师生不断努力,各宣讲员技能水平取得了明显提升。目前, “红色记忆”实践教学基地已经成为学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党校教育培训基地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宣讲团为学校各系教师、各职能处室党员干部,以及27消防中队、边防检查站官兵、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等校外单位提供多次宣讲服务,赢得广泛赞誉,取得良好效果。
(四)积极拓宽社会合作渠道,发挥宣讲活动“辐射力”
宣讲团高度重视发挥服务社会功能,积极组织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提升活动辐射力。2021年度,社团成员参与全国同上一堂课《六种精神话党史——西柏坡的红色印记》教学视频录制工作,并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官网播出,收到良好效果;2023年度,与学校300余名本科专业学生共同前往革命圣地西柏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同时与西柏坡纪念馆开展合作,邀请纪念馆宣讲员对学校宣讲团成员进行指导,提升技能水平;组织“红色基因,文化传承”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多次前往前营孝道中心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义务帮扶,与老党员、老红军面对面交流,引导同学们深入了解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参加元氏县委宣传部联合10所高校举办的第三届“孝道杯”演讲比赛,两名选手双双荣获一等奖。
三、实践成效
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和不断的自我完善,我院“红色记忆宣讲团”宣讲活动取得了“全覆盖、双提升”的良好成效。
校内师生实现宣讲“全覆盖”,截至目前,87名宣讲员先后宣讲760多人次,受教育人数达35000余人,有效激发了全校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感,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原动力,以及振奋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的精气神。
校外宣讲影响力“快提升”,以“红色记忆宣讲团”为纽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河北省博物馆、晋州市周家庄公社、西柏坡革命纪念馆、元氏前营孝道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曲寨新村、塔元庄、星火革命纪念馆等多个校外实践基地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不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宣讲情况多次被燕赵都市报等五家媒体宣传报道,在提升宣讲效果的同时,有效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力促宣讲团成员综合素质“快提升”,宣讲员经过培训和多场宣讲,在出色的完成讲解任务基础上,宣讲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应变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特别对于学生党员宣讲员,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等理想信念,为加强自身专业课学习、不断深造学业提供了科学指导,宣讲团成立后的三届负责人,孟天宇硕博连读,冯丁考上硕士,王嘉豪成功专升本。
四、经验启示
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记忆宣讲团”的党建工作实践,充分表明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党建工作,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新方法、顺势而为,使理论宣传教育工作真正接地气、为党员群众所欢迎。
坚持政治正确,是做好党建各项工作的基础。红色记忆宣讲团在党建宣讲时,时刻注意宣讲内容的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持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政治素养,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湛、能宣善讲的宣讲员队伍。事实证明,理论宣讲工作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增强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是宣讲取得一系列良好成效的基础和保证。
坚持贴近实际,是扩大党建影响力的关键。红色记忆宣讲团坚持从学生角度出发、从专业特点出发的宣讲理念,在理论解析、示例讲解等方面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努力使受众学生从心底引起共鸣,最大限度感同身受,确保宣讲工作取得最好效果。经验启示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把宣讲工作做到党员师生的“心坎上”,才能不断推动党建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坚持改革创新,才能为党建工作提供充足后劲。在宣讲过程中,不断更新宣讲内容,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到“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等内容;不断完善宣讲方式,从传统的文字、图片,到实践宣讲、多媒体宣讲等,宣讲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结果告诉我们,从理论实践,到方式方法,大胆改革创新,是做好党建工作的内在需求和外部要求,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才能使党建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领导一行参观考察
我校学生在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部直属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