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为新时代新阶段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的重任,必须坚决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贯穿始终,不断发挥政治功能、教育功能、组织功能,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不断强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深化基层党建创新,不断优化党建工作模式,创新党建工作形式,大力实施“党建+队伍建设”“党建+全员联动”“党建+网络引擎”“党建+红色践行”四大育人工程,用心用情用功服务全体师生,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时代新人赋能增效,为加快学院“双高”校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队伍建设,打造全方位育人队伍
学院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良、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党员队伍,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1.从“学”入手,增强学习自觉。
学院党建工作者不断用新理论、新政策、新方法、新技能武装自己,自觉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将政治理论学习贯彻工作始终,树牢“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政治自觉,让自身党性修养更纯,理想信念更坚定。
2.从“选”着眼,优化组织设置。
学院通过选配政治素质硬、学术造诣深和师生威信高的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现“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全覆盖,促进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双促进、双提高,激活高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强劲动力。
3.从“亮”发力,组织践诺活动
组织 “亮身份、当先锋、树形象、作表率”践诺活动,建立党支部对接联系班级、党员“1对1”学困帮扶、组建以师生党员为骨干的互助小组,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让师生“有困难找党员”。选拔优秀朋辈党员骨干担任低年级党员党建辅导员,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通过党员建功基层论坛、党支部书记及先进典型讲党课等活动,以自身生动事迹激励学生成长。
4.从“实”落脚,开展提升计划。
开展“双素养提升”计划,即政治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素养双提升,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示范引领作用。党员干部、教师公开承诺提升目标和任务,定期汇报“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提升收获,积极接受师生评议监督,有效促进党组织和教师队伍能力提高,切实提升党建思政育人实效。
(二)党建+全员联动,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是教育之道”。学院实行全员联动,积极构建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共促共进、学校与社会互动互生、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得益彰的教育格局。
1.强化政策支撑,系统谋划发展。
制定出台《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全面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新时代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学院还打造了课程思政云平台,集“教研训赛评享”六位一体,贯穿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培训、比赛、交流、学习及示范共享等工作,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宣传展示平台,发挥辐射示范效应。
2.深耕课堂教学,占领教育高地。
学院注重发挥教师教书育人作用,创新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主动占领课堂党建主阵地。课堂中,教师坚持求真务实、传递价值,画出“红线”、筑牢“底线”,强化责任使命意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挖掘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并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塑造有机相融,确立“形成主题—实践检验—浸润心灵”的课程思政育人路径,践行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神圣使命。
3.调动育人元素,拓展育人新知。
学院以改革“第一课堂”、延伸“第二课堂”、活跃“第三课堂”为抓手,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传统教育与新媒体、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学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有效融入和内嵌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和全过程,从而坚定师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培育责任与担当精神,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效果。
(三)党建+网络引擎,丰富全方位育人载体
学院为了探索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新的育人方式,架起党建工作“新引擎”,建立了“专、导、梳”的全方位育人载体。
1.以紧握时代脉搏的网络平台为依托,突出“专”字。
网络平台分为学院启程网和系部政工在线、青年志愿者论坛专区。“启程网”是我院进行党建知识传播、党史文化弘扬、党史故事传唱、红色基因传承,培育又红又专时代新人的专业平台。“系务专区”和“青年志愿者论坛”版块,配合“启程网”进行党建思政教育,专人负责发帖回帖,及时了解、解决学生反映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弘扬网络正能量,守护网络精神家园。
2.以紧贴学生实际的教育手段为抓手,突出“导”字。
依托智慧思政教育平台、思政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等智能化平台,将党建教育与网络思政有机结合,建立“以时定行、顺势而为”,“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新理念丰富了党建教育形式,打破了时空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师生之间互动更加积极,党建教育更加入脑入心。
3.以紧控网络舆情的“红客”队伍为支撑,突出“梳”字。
学院选派 又“红”又“专”网络信息员,组建线上“红客”队伍,关注网站运行情况,创新思想引导方式,深化认识舆论类别,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抓好新形势下的“众声喧哗”舆论“新常态”,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
(四)党建+红色践行,夯实全方位育人根基
1.开展特色活动,营造红色氛围。
学院每年组织开展系列“4+X”特色党建实践活动,4指打卡学习周、红色实践周、劳动教育周、教学体验周,X指党建宣传日。“打卡学习周”通过组织学生打卡由“峥嵘岁月”、“建党先驱”、“红色之星”三个部分组成的红色文化学习园地,营造出“时时受熏陶、处处受教育”的红色氛围;“红色实践周”通过讲好抗美援朝红色故事、红色记忆绘画展、“阅读红色经典21天打卡”、晨读学党史、抖音平台“河北精神”等系列教育活动,激发师生共鸣,践行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革命精神;“劳动教育周”通过开展“绿色餐厅、绿色校园”、“爱的能量公益服务”等活动培养师生爱校爱国、奉献社会、服务大众的劳动精神;“教学体验周”通过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学习、参观、实操,领悟诚实务本、创新进取的企业文化,提升师生专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党建宣传日”将红色党建与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建党101周年、端午、清明、中秋、八一等重要时间节点或节日结合开展各类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社团项目、文艺活动等。“4+X”红色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营造出全方位党建育人和谐氛围。
2.打造党史长廊,弘扬中国精神。
学院以党员学习教育为契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校内空间,精心打造“党史学习教育长廊”,优化党员教育形式,强化党员教育现场感和参与度,提高党员教育效果。党史长廊分为两个主题:中国精神、中国共产党历史。内容由图片和文字组成,依次挂置在长廊的围栏上,完整、具体且生动地展现了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24个中国精神;中国共产党1921-2023年建党102年来的光辉历程。
3.开启党建征程,践行初心使命。
学院深入拓展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校外党建教育实践活动载体。组织师生到“李大钊纪念馆”“花场峪抗日纪念馆”“西柏坡”“山海关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重温入党誓词” “讲红色故事”等活动,回顾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组织党员实地慰问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等革命老兵,近距离感受战场上烽火连天的战争经历,重温血与火的光辉历史。教育实践活动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热情,凝聚了爱国力量,使得“红色基因”在师生身上得以传承,面向未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三、实践成效
(一)发挥政治引领力,提升学生家国情怀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思考与谋划,站在受教育者的视角落地实施,把握育人方向,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以鲜活生动的校园生活、实践活动,让更多来自师生的智慧和闪光点有广阔的展示舞台,并积极参与其中,使思政教育让学生听得进、听得懂,厚植红色基因,打好人生底色。
(二)发挥资源整合力,形成全方位育人理念
本案例将优秀党建队伍、先进党建格局、优质党建载体、扎实党建根基作为新时期学院全方位育人的突破口与特色,彰显党建工作的时代性,形成多维育人理念,提升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发挥组织凝聚力,实现学校和谐发展
学院党组织凝聚师生智慧和力量、通过探索实施“党建+”育人工程,提升了党建育人实效,保障学校持续和谐发展,荣获河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第二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河北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秦皇岛市“红旗党组织”、秦皇岛市老干部示范党支部和老干部工作驿站、秦皇岛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二等奖,河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三等奖,河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秦皇岛市总工会 “先进职工之家”、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 “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四、经验启示
(一)打造“党建+”大思政格局,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力。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创新方法,紧贴专业优势,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同相同行,打造“思政+”大思政格局,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通过视觉活化打造浸润空间。
(二)发挥“党建+ ”磁场效应,增强思政工作的渗透力。
党建引领工作具有凝聚人心、承载希望、指引方向的“磁场效应”。要充分发挥党建对高校思政工作的辐射功能和导向作用,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情操培育人,伟大的实践塑造人,切实抵御和打击腐朽文化在高校的蔓延,形成一种向上的合力,建立一种党建引领的长效机制,为学校创造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三)拓展“党建+”育人模式,提升思政工作的感染力。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的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模式,需要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灌输和转化,实践阵地的熏陶、感化和养成和新媒体平台的互联、互通和引导。接下来,党建工作要不断拓展“党建+”育人领域,不断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理论为“主动”外化于行,增强师生对党建引领的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党员赴红色基地开展教育
党员实地观摩青龙县花厂峪、卢龙县冀东抗战纪念馆等革命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踏寻革命先辈足迹,回顾革命先驱艰苦奋斗历程,缅怀革命前辈丰功伟绩
红烛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
开展“红烛先锋”党建工作品牌创建,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主动认领“微心愿”,服务身边人、办好身边事
开展集体宣誓活动
开展等集中宣誓活动,依托秦皇岛市红色资源,由党组织书记领誓,就近就便组织党员开展新党员入党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强化党员意识、传承红色基因、恪守庄严承诺,永葆初心使命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