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建促成长 立德树人育英才

日期:2024-04-05
浏览:5
字号:

一、工作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数学科学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以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使命,以“师生相伴,共同成长”师生共建活动为载体,以党建带团建,支部带年级,积极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努力深化立德树人实效。

二、主要做法

“师生相伴,共同成长”师生共建活动紧紧围绕思想价值引领、学业发展指导、教师技能提升、疫情防控实践等方面持续发力,充分发挥教工党员专业、学识、经验、管理优势,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一)强化思想价值引领,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以发挥引导力为目标,支部将政治理论学习、红色文化传承、正确价值引领融入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当中。充分利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脱贫攻坚、新冠疫情防控等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时间节点契机,采用支部书记讲主题党课、教师党员做专题报告、共同学习主题研讨等形式,面向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全体学生分层递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帮助学生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带领学生党员走进革命圣地西柏坡,社会主义新农村塔元庄,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在实践中感受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与辅导员老师一起,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以提升组织力为目标,支部选派支部副书记张闫博和学院党委委员左会娟两位老师分别担任研究生第一、第二党支部党建指导教师,帮助两个党支部在制度建设、理论学习、支部活动、学业发展、社会服务等方面建章立制、解惑答疑、全程指导、规范运行,充分发挥优秀党务工作者的优势,补齐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教师党员参与不足的短板。   

(二)参与日常教育管理,助力学生学业发展

支部精心挑选7名优秀党员,担任2018级本科生班主任,以专业教师身份参与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业指导、实践指导和职业指导。利用主题班会、专题报告等形式,引导学生制定学业规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组织成立帮扶小组,帮助学业困难学生有效提高学生成绩;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等各类竞赛活动;开展“师生研学共同体”建设,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掌握学术研究方法,尝试开展科学研究。与辅导员老师一起先后搭建“我们师生在一起——趣味运动会”“走进工作室”“相约宿舍”“我和老师共成长”等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平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素养,促进团队合作、人际交往、自我管理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做好学生学习深造和就业创业的参谋;组织专题研讨班,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对考研学生在方向确定、学校选择、知识解惑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持;利用自身专业资源,帮助学生联系学校导师,为学生保研、考研牵线搭桥。

(三)组织从教技能训练,提升学生教师素养

从教技能是师范生的看家本领、就业之基。为提升学生的从教能力,支部面向2018级392名师范生开展了“教师技能训练营”活动。从师德师风、教师礼仪、教师技能、教学实践四个方面入手,在近两年的日常学习实践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政策普及和技能培训;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2020年下半年历时3个月的时间,集中展开从教技能专项提升活动; 11月,组织开展“从教基本功大赛”,设置“新课导言、说课大赛、主题班会、板书设计”等比赛项目,对“教师技能训练营”活动效果进行验收。整个活动期间,第三教工党支部教工党员充当了绝对主力,共有10名教工党员参与其中,担任训练营指导教师,他们积极备课,亲自示范,分小组对学生技能提升进行全方位指导,累计完成320个培训学时。“教师技能训练营”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教师的职业认知,夯实了专业基础,锻炼了从教本领。在2021年上半年学生参加的基层学校顶岗实习中,有150余人表现优异,被评为优秀实习生,占当年参加顶岗实习学生人数的50%以上。

(四)用好抗疫鲜活教材,教育学生担当作为

2020和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频繁爆发,支部紧紧抓住我国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实践这一鲜活教材,以专题报告、主题研讨和课程思政的方式,开展线下线上交流活动20余场,带领2018级学生认真学习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学习“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引领学生深入理解“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深刻领悟中国的抗疫斗争,展现出来了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切身感受“90后”、“00后”青年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勇担大任的青春蓬勃力量。针对河北师范大学的师生先后经历的武汉疫情影响下的线上教学、石家庄疫情影响下的封城管控、局部疫情发展影响下的封校闭环管理等防控现实,支部全体教工党员与学生一道主动作为,发挥党员示范作用,积极投身到抗疫一线,缴纳特殊党费支援抗疫;与30余名重点学生建立一对一包联制度;引导60多名学生积极参加社区和学校志愿服务活动;校园网格化管理期间,耐心为学生讲解学校防控政策,疏解学生压力,共同面对难关,用实际行动谱写了师生抗疫的合格答卷。

三、实践成效

“师生相伴,共同成长”师生共建活动开创了高校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共建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了支部的组织力、引领力和辐射力,有效提升了本科生年级和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水平。

在班主任和辅导员的通力合作下,2018级真知班荣获河北师范大学最高班级荣誉“邓颖超班”,并获得“河北省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学业预警人数从共建前的30余人,下降至5人;全年级有150多人次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22人被保送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继续学习深造。 该年级考研率达到33%,创下历史新高,实际就业率达到93%(截至2022年底),超过预期指标,共建活动成效显著。

在张闫博、左会娟两位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研究生党支部各项工作得到全面提升,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获批“校级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支部依托师生共建平台,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2021-2022年,支部书记郝国辉和单秀玲两位老师主讲的《组合数学》《组合设计》两门研究生课程获评“省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郝国辉主持的省教改课题《依托党支部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顺利通过教育厅验收;田子红老师主持的《创新性人才培养研究生导师团队制建设》项目获批首批省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刘会利老师主讲的《概率论》获批校级在线开放课程;支部所在的组合教研室获评“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以上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了课程育人的功能。

支部的创新工作分别在全国和津冀专题研讨会上做典型发言,收获良好社会反响。

四、经验启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教师党支部作为党在高校的最基层组织,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战斗堡垒,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支撑。

学校学院党委对支部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方方面面同志的有力协同是支部建设的重要保证。  

充分发挥支部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让更多的支部,工作跃上新台阶。  

支部工作要以教改课题和科研课题申报为抓手组建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将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合。

支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七个有力”为统领,秉承“思想引领、教研并重、服务师生、争创一流”的理念,积极探索样板支部建设的新路径,真正做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使支部建设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师生相伴 共同成长”启动仪式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

(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

  • 收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