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及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红色基因厚植师生血脉,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建引领+”,实施“五大红色工程”,积极打造“红专教育”党建品牌。学院上下在不断地实践中形成“党委谋篇布局,教师‘红专并进’,师生共建共享,制度机制保障”的良好态势,广大师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做法
“红专教育”,即把“红色基因”传承与专业知识技能传输有机整合。近年来,学院党委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结合实际,明确“红专教育”“11437”目标任务,创新“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育人实践,探索实施“五大红色工程”,构建“红专教育” 育人模式,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五大红色工程”,即“红色理论凝心铸魂工程” “红色领航工程”“红色课堂树人工程”“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红色服务解忧工程”,绘好育人“施工图”,全方位促进“红专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一)科学定位,明确 “11437”“红专教育”目标任务。学院党委结合工作实际,广泛调研,谋篇布局,明确“红专教育”“11437”目标任务。即确定一个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制定一个方案,“红专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四个覆盖,“红专教育”教职工思想全覆盖、教材全覆盖、校园文化全覆盖、学生头脑全覆盖;做到三个“纳入”,把“红专教育”成果纳入内部质量评价体系、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纳入追责问责范围;确定七项主要内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宪法法治教育;以劳模为榜样,培养劳动精神;精准传授知识技能;掌握顺畅协调沟通能力。
(二)实施“红色理论凝心铸魂工程”,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用“红专教育”强党性育新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委、党总支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制度和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形成学院党委带头学、系部党总支持续学、基层支部跟进学、党员干部天天学、全院师生普及学的“五级联动”学习机制,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委书记、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三级书记”上思政课、搞宣讲、打造精品党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和师生政治素质。
(三)实施“红色领航工程”,锻造“红专”教师队伍。强化党建红色领航,将教师党支部党小组建在教研组上,将教师培养融入“三会一课”,探索以“红专教育”为主要模式的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和教学科研路径,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教学科研实践,促进教师红专并进。以“主题党日+教研”活动为载体,通过教师老党员讲党课、教师党员好故事、教师技能大赛研讨等方式,培养“红专”教师。学院党委坚持红色赋能,用“红专教育”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秉承“建梯队、育名师、出成果、促发展”的建设思路,设立教师党员先锋岗、党员名师工作室、党员骨干教师牵头的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党员教师先锋、教学名师、技能大师为引领,以培养教学改革创新骨干、打造教学实践优秀成果为核心,依托“云计算技术应用”等3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等三大项目,建立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用好“教师成长中心”,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教学改革示范协作,形成“双师双能”高水平专业发展共同体。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成为“红专教育”的后续力量,形成梯队式前进发展态势。
(四)实施“红色课堂树人工程”,培育“红专”学生群体。打造课堂革命,用“红专教育”推进教材改革。在教材、教案、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红专教育”内涵。专业教材编写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把“红专教育”内容充分体现到学生课堂教学中。深化相关专业课程改革,突出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带动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革新突破,用“红专教育”推进教法改革。坚持数字赋能,学用统一,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突出“教学做合一”,拓展“动手”平台,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程。以“四个课堂”为载体,唱响“红专教育”主旋律。把“红专教育”布满“四个课堂”:即占牢“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红专教育”主阵地,发挥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指导支撑作用;有效利用“文化自信”大讲堂、校园公益广告宣传等第二课堂“红专教育”多元载体,传承红色文化,浇灌学生心灵;注重开发“云课堂”新媒体第三课堂赓续红色基因,滋养正能量;有效利用“宿舍生活空间”第四课堂,建设文明、整洁、健康的宿舍文化,开展“红专教育”,陶冶道德情操,丰富知识技能,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积累更多正能量。
(五)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铸就“红专”新人。深化革命精神谱系研究,规范红色教育,利用廊坊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全院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组织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祭扫纪念活动,邀请退役军人进学校宣讲英烈故事,大力弘扬孙毅、魏大光、黄诚、陈然等革命先辈和英雄模范的革命斗争精神。以党建为重点,加强全院师生“红专教育”,深入开展以“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为主题的爱国主义、红色、革命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成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等校园文化景观15处。学院各系(部)党总支,每年利用“七一”等重要节日点,先后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党史知识竞赛、唱响经典红歌赛、“国旗下的五分钟”等主题教育活动30余项,通过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引导师生爱党爱国爱人民,使学生逐步成长为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六)实施“红色服务解忧工程”,延伸“红专教育”实践链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聚焦师生“急难愁盼”,学院党委扎实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累计为师生办实事620余件,解决师生所想所盼微心愿1382个。坚持党员双报到制度,坚持党员包联班级制度,坚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广大师生群众排忧解难。疫情期间,学院组建1579名师生组成的核酸检测等志愿服务队,每周进行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实现校园零感染。学院各基层党组织坚持“党建+公益”模式,坚持开展“家电维修志愿服务”进社区、“星期六文明志愿服务行动”、为西部地区“捐衣送暖计划”、为廊坊社会福利院送温暖等活动,创建“机电志愿服务联盟”“扶老爱幼爱心社”等红色志愿服务品牌,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营造人人参与红色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将“红专教育”落到实处。
三、实践成效
(一)“红专教育”“五红”共育结出新硕果
学院党委先后荣获廊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城建工程系教工党支部“林下经济教学团队”被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全省学雷锋活动模范岗”。机械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成功入选河北省第二批新时代党建“双创一建”培育创建单位。128名师生组成的河北省首批冬奥帮扶团队,高质量完成147天的冬奥帮扶工作,受到廊坊市委市政府表彰。
(二)“红专教育”“三教”改革走出新路径
学院党委以“红专教育”引领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出金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获首届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以课程思政为亮点建设计算机数学等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红专并进”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出名师”。孟春梅荣获河北省师德标兵,王建邦等6人获评廊坊市职教名师。以项目建设推动“三教”改革“出名品”。建有食用菌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风筝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近10个工作室,为“金课”“名师”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名品”基础。
(三)“红专教育”立德树人创出育人新模式。“红专教育”始终坚持“红专并进”,通过实施“五大红色工程”,实现“红”与“专”的有机结合,把“红专教育”的理论成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通过“红专教育”,广大师生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找到方法、实现突破、受到教育、获得提升。“红专教育”在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指挥棒的作用,有效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受到师生、企业和社会好评,逐步形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模式。
四、经验启示
(一)“红专教育”实践模式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南针”。学院党委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育人方向,坚持党建引领,建好培根铸魂“大思政课”,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充分发挥好教材育人作用,为学生成长强基固本、打好底色。
(二)“红专教育”实践模式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定盘星”。学院党委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待转化为“大有可为”的生动实践。建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思政教学集群,调动全院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实施“五大红色工程”,推进“三进”工作,深化十个方面育人,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
(三)“红专教育”实践模式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学院党委积极探索“产学赛创”四位一体多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课程开发、教学标准制定、职业能力规范之中融入职业精神培养要求,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工匠精神。
(四)“红专教育”实践模式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廊坊篇章的“金钥匙”。学院党委紧密对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发展需求,着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奋力书写学院高质量发展的篇章,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2023年6月7日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梁雪梅为机关第一支部党员上廉政党课
每周一清晨,廊坊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升国旗仪式,开展国旗下5分钟主题教育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开展进社区机电维修红色志愿服务活动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