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背景
艺术党课是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党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项具体实践成果,是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一流党建”深化提升的党课教育品牌,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的重要举措。自2019年以来,艺术党课每年讲演一季,至今在校内外共讲演10场,受到新华网、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等多家媒体追踪报道。2021年,“团结就是力量”主题艺术党课被省委宣传部纳入系列宣传计划中,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省委党校基层党支部书记系列培训内容,成为了风靡校园的党课品牌。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红色铸魂、主题明确。2019年至今,四季党课分别以“担当新使命、开启新征程”“知四史、守初心、担使命”“团结就是力量”“白毛女、唱支山歌给党听”为主题,以讴歌党的奋斗历程为主线,以传承红色精神为主旋律,用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加以阐述、呈现,让党员从思想上接受了一次次庄严洗礼。如:“团结就是力量”主题艺术党课,就是通过三个篇章的叙述,紧扣“团结就是力量”这首革命歌曲所体现的“团结精神”,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为主题主线,用契合、展现北庄村人民团结奋斗的红色艺术作品呈现于听课人面前。
(二)坚持突出特色、精心谋划。艺术党课充分发挥专业学科特点,将党课教育与红色艺术相融合,精心选材、精心编排,用音乐讲党课,用艺术讲政治,切实增强党课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担当新使命、开启新征程”主题艺术党课,从“井冈山精神”到“抗战精神”,从“红旗渠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授课人精心选取伍若兰宁死不屈、半条被子、邓稼先隐姓埋名28载等故事,配以《十送红军》等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音乐,紧凑连贯的节目编排,让听课人对红色精神的理解随着铿锵的乐曲,走进内心、触及灵魂。
(三)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艺术党课的授课人,从最初的艺术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的全体党员教师到后来的学院全体师生党员,授课人的辐射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专业从最初的音乐表演专业发展到后来的全部专业全覆盖。党课的授课内容,以党的奋斗历程为主线,以红色精神为主题,从最初的几名党员教师“摸着石头过河”,到“团结就是力量”主题艺术党课工作专班的实地调研、多次研讨、专家论证,艺术党课历时四年,逐渐向成熟的方向发展。
(四)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合力。艺术党课是学校党委精心打造的党课教育品牌,也是艺术学院党委深入推进“一流党建”的重要抓手。每场艺术党课,校党委都十分重视,从组建工作专班、协调安排有关部门支持配合、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到带领全体校领导、全体中层领导干部全员参与;从参与艺术党课的主题党日活动,到参与艺术党课排演各个阶段的研讨、论证,党课排演的每个阶段,都是在校党委的具体指导下,在全校各部门的全力配合下,逐步聚拢共识、力量,输出战斗力。
三、实践成效
(一)影响力大。艺术党课的前三季作品展演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受到新华网、学习强国、河北日报、长城网、河北教育报等媒体关注报道,中国教育报头版以《用行走的艺术党课丈量青春》为题对“艺术党课”进行了专题报道,已经成为了风靡校园的党课教育品牌。
(二)辐射面宽。艺术党课的前三季展演受到各大网络平台的报道播出,第一季主题艺术党课展演后,一天内的网络点击量就达84万次,作品创作者的个人微博阅读点击率破10万次,视频超3万次观看。第二、三季艺术党课展演后,新华网、河北日报、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等网络点击量均突破100万次,直接受教育和影响达到数百万人。
(三)引领力强。自2019年艺术党课推出以来,在“思想引领、文化浸润”的陶冶下,涌现出了一批“最美党员教师”“最美教师”“最美志愿者”“校长特别奖”等先进个人;在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北省网络思政优秀工作案例评选活动、河北省高校网络文化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中屡获殊荣;作为主要承办单位艺术学院获得“五四红旗团委”“征兵先进单位”“学生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集体荣誉。1名教师在参演完艺术党课后,第一时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艺术党课不仅在校内创新党课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在校外也开展“行走的课堂”,组建的“冀·艺”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边寻访红色印迹,一边重温艺术党课内容。学生利用返乡契机,通过“讲、唱、演、画、拍”等形式,在追溯红色记忆、挖掘红色故事的过程中用手中艺术之笔“描绘”时代画卷,助力家乡美丽乡村建设。
四、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创新载体。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艺术党课是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创新党课教育模式,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为主题主线,以极具艺术欣赏性的艺术呈现形式,用音乐讲党课,用艺术讲政治,强化了党课的针对性、亲和性及思想引领性,成为了学校党委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创新载体。
(二)是深化“一流党建”的内驱动力。排演艺术党课是场硬仗,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实干求实效。艺术学院党委将党支部作为排演艺术党课的发力点和牵引点,每场党课的排演过程,支部师生都是同心同德同向,加班加点排练,利用业余时间考察调研、走访都是常态,他们的爱岗敬业、对艺术教育事业的热爱与献身,引领带动了艺术学院的广大师生,凝聚起了上下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让每一个支部都成为一面旗帜,让每一位党员都成为一个标杆,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不断深化、做实“一流党建”。
(三)是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的生动写照。文化自信是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红色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底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充分发挥红色育人作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根本所在。多年来,艺术学院在深耕艺术党课过程中,坚持以红色筑魂为根基,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核心,以美育育人为着力点,将艺术党课与课程思政建设、美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积极探索课上课下相衔接、校内校外相融合的一二课堂协同育人模式,对于全面提升育人实效进行了有益尝试。比如:“唱支山歌给党听”是课程《合唱排练》的实践成果展示,“白毛女”是学校“向美而行”美育成果展示内容之一,“艺术党课”也是学校“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品牌的立项项目。
(四)是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内涵发展的理论支撑。艺术党课构建的党课教育“认知-内化”驱动机制(如图1),从协同发力、调动激发、自觉作为、影响内化一直到形成红色育人效能,作为促进思政育人效能提升的路径以及推进课程思政入心入脑的理论研究成果,这一成果不仅适用于艺术党课,也适用于其他类型课程思政,为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图1
(五)艺术党课面临的问题及下一步实践举措
艺术党课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创新提升难度逐年加大。二是脚本创作是薄弱环节。三是师生在统筹兼顾正常教学学习与排练、展演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忙不过来”的现象。
下一步,艺术党课将在打造“1+N”的党课教育形式上进一步探索。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主线,梳理总结凝练历届艺术党课的精品节目,打造一堂相对“永恒”的艺术党课,通过师生的接续展演,扩大艺术党课的辐射范围及影响力,同时辅以若干“小而精”的艺术微党课,聚焦听课人的特点、需求,在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形式上不断拓展,以“认知-内化”驱动机制不断提升红色育人成效。
2019年9月16日,首场音乐党课河北经贸大学音乐厅举办
2019年11月5日下午,我校在校礼堂举办第二场“担当新使命 开启新征程”主题音乐党课
2021年6月16日,“团结就是力量”主题艺术党课在河北经贸大学礼堂举办
艺术党课系列作品之《白毛女》,于2023年5月30日、31日在河北经贸大学音乐厅演出
艺术党课系列作品之《唱支山歌给党听》,于2023年6月5日在河北经贸大学音乐厅演出
(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