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高校党建育人大背景下,如何做好青年师生工作、引领他们成长成才,成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该着力关注和破解的问题。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探索新时代党建育人新途径,按照党中央“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的要求,主动适应青年群体的需求和特点,该校智能工程系党总支积极探索以“引领青春航向、构筑青春堡垒、创新青春模式”为主要内容的青春党建工作方法,提升青年师生政治修养,充分发挥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的榜样作用,构建起广大党员和团员同频共振,党建和业务互融互促的新格局。
“青春党建”工作模式被河北新闻网报道
二、具体做法
(一)凝聚青春正能量,党建育人走“新”更走“心”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打造党建领航、德技并举的三全育人模式,全面提升系部专业建设水平。
结合互联网+,构建起“1+5+N”融媒体微矩阵。“1”即红色初心网络思政工作室;“5”即系部官网、官方微博、信公众号、官方抖音、青春智工.党团之声微电台5个新媒体平台;“N”则为涵盖辅导员个人、团学干部、优秀大学生的优秀自媒体平台。以融媒体“微矩阵”为切入点,增强“互联网+党建”的理论深度与传播广度。
“1+5+N”微矩阵推动党建育人更育“心”
截止目前,“红色初心网络思政工作室”已经制作播出有声节目100期,推出各类红色文化和正能量短视频57个,总浏览量突破40000人次,借助“微矩阵”平台交互效应,形成系部官媒和优秀师生自媒体同频共振的正能量网络“生态圈”,切实提升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学习强国、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搜狐网、网易等媒体对该做法进行了深入报道。
打造“童梦坊——大手拉小手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特色品牌。以“党建+志愿服务”为载体,打造形成“凝心向善.青春闪光”党建铸魂工程,坚持立足社会、服务周边,将志愿者服务延伸至服务属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升青年师生社会责任感。
(二)坚持知行合力,服务青年师生“乐”见其“成”
党建引领,提升服务师生水平。依托学生党支部建立起“学生服务站”,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机融合,聚焦和解决青年师生“急难愁盼”等问题,把党建工作与助力青年成长成才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青年师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将党支部建在专业群上,把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有机融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在党团活动中注重思想引导。利用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形式,邀请优秀党员和团员分享成长经验,引导青年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合理配置党组织和团组织干部。按照有利于开展工作、有利于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的“四个有利于”原则,2020年10月完成支部换届选举,选任青年教师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选任优秀辅导员担任系团总支书记,突出党建带动团建,融入激情、向上、奉献等青春属性,不断保持和增强党建工作的青春活力。
(三)借力创新求突破,党团与学生工作跟“紧”更贴“近”
设立“导生制”,充分利用好“朋辈教育”的影响力。选拔理论素养好、政治素质高的高年级学生党员、团员,入驻低年级学生班级,宣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政策方针,同所驻班级的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保持紧密联系,帮助他们进步。
选树“党员、团员示范宿舍”。以“网格化管理”为切入点,采用网格化思维,赋能学生社区党建带团建工作,形成育人合力,提高学生社区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三、实践成效
(一)党建领航,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共成长”
在师生共同努力下,系党总支2021年6月获评为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第一党支部在2023年5月前通过了校级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和“样板支部”验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顺利通过国家骨干专业验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顺利通过现代学徒试点专业验收。近年来,获得教学能力比赛国奖2项,学生技能大赛世赛荣誉1项,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获得省级纵向科研经费到账13万元;教师共发表核心期刊 (及EI) 论文7篇,建设省级精品课3门。在以上取得的成果中,党员的贡献率在85%以上,形成了“党员带头,模范先行”的良好局面,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青春党建+”四项工作融合体系
“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组织架构图
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加强青年大学生骨干的培养工作。截至目前,系级青马班已经开办11期,培养学员300余人,形成了一支能吃苦、敢担当、靠得住、打得赢、关键时刻能顶上的学生骨干队伍。
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和“红色研学”活动。利用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暑期“三下乡”实践等活动,党员教师带领青年师生学习党的历史,走访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截止目前,已组织开展了50多次实地实景的红色教育活动,引领广大青年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展示了青年师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党建带团建,党员和团员接受红色教育
(二)党建领航,激活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双引擎”
在各专业组“双带头人”带领下,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成长,新老党员“传、帮、带”效果凸显。近年来,青年党员专任教师和辅导员主持3门校级以上精品课、2个专业资源库建设、3个辅导员精品项目,在学校各类重大项目中,青年党员教师参与率100%。
(三)党建领航,激发青年师生“原动力”
鼓励优秀青年大学生发挥引领作用和同伴传递教育作用,以榜样效应带动青年积极向上、奋发有为。每学期组织开展“活力团支部”和“团学干部楷模”评选工作,将红色信仰的旗帜,牢牢树立在一线,充分展现出了基层党组织的“领航”作用。
近年来,通过线上线下共开设各类党课、团课320余学时,师生覆盖率100%。青年师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提交入党申请书560余份,共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17人,发展青年师生党员63人,4名优秀学子获评国家奖学金,评选出30余名省级优秀毕业生,毕业生扎根社会各行各业,展现出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其中1人被共青团保定市委评选为“新时代保定好青年”,1人入选河北省新时代“冀青之星”,1人入选获河北省“燕赵好网民”。
党建带团建,谱写青春乐章
(四)党建领航,志愿精神凝聚师生向上力量“不打烊”
以“党建+志愿服务”为载体,将“童梦坊——大手拉小手科学创新志愿服务”活动“铸魂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利用党建活动的社会化服务,提升师生服务社会和人民的意识与能力。截止目前,“大手拉小手科技创新志愿服务”已经连续开展三年,分别与清苑仙人桥小学、秦皇岛龙腾学校等10所学校建立起了跨越“山海”的联系,共同开展科技助学等主题活动,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近年来,广大党员、团员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公益担当等活动170余项,参与人数2700余人次,大学生志愿服务总时长累计达7381小时,党员参与率100%。
践行志愿服务,凝聚青春力量
四、经验启示
(一)求实求效,实现党建工作与育人理念合拍共鸣
通过“青春党建”育人模式,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互联网+”结合的新路径,提升党建工作的亲和力、感召力,贯彻了三全育人的理念,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实到网络阵地。开展“最美教师”网络评选活动,树立了一批师德师风典型;开展“十佳大学生”网络评选活动,树立了一批青春榜样人物,实现了党建工作与育人理念合拍共鸣。
(二)深耕双线,实现党建工作无缝隙全覆盖
采用线上“1+5+N”微矩阵推动党建工作,线下党建育人活动与线上“交相辉映”,真正做到了让党建工作“润物无声”,让党建教育“春风化雨”,由“脑”入“心”,外化于“行”,提升了党建工作的有效性。
(三)健全机制,实现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
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决策部署和学校中心工作,将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学生培养、课程建设、教育教学、社会服务等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动师生积极投身学校整体工作,为学校“双高建设”和“职教本科”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童梦坊—大手拉小手”科技创新志愿服务活动已连续开展三年
系级青马班开展至今已开设11期培养大学生骨干300余名
青春智工·党团之声微电台推出有声节目100余期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工程系党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