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融合”特色党建引领,立德树人助力乡村振兴

日期:2024-04-02
浏览:19
字号: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党总支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示范创建、质量创优,紧扣“五个到位”建设目标,夯实基础、突出规范,打造品牌、突出示范,坚持“6+6”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的建设思路,创新实施“11546”工程,创新打造了“五融合”党建育人模式,统筹推进党教育管创互促互融,传承打造思政实践育人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思政实践立德树人成效显著。

一、工作背景

经济管理系党总支高度重视政治引领、加强组织建设,凝聚师生力量、构筑坚强堡垒,连续6年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获评河北省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所辖支部中,建有1个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教师党支部获批第二批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1个教师党支部获评校级样板支部,学生党支部中党员师生团队获评“李保国志愿服务省级先锋队”,师生党支部各具特色,堡垒作用明显。创新形成了“三融三创”支部培育创建模式,探索了“11446”教师党支部建设模式和“115”学生党支部建设模式;创新形成“六融合”思政育人实操体系、“五元融合”的实践育人模式;探索形成了“校-企-地”支部结对帮扶长效服务育人机制,打造了“三入-三服”思政实践育人品牌。

党建引领立德树人,以党组织为主体、以组织生活为平台、以引领活动为载体,在知行合一中开展思政实践育人。通过对学校周边开展调研,发现问题与诉求:一是原国家深度贫困村赞皇县院头镇南峪村地处偏远、灌溉不便、土地闲置,急需拓展高效农业、振兴产业;留守儿童需要关爱,教育资源严重匮乏,急需补充。二是栾城区天亮合作社特色紫麦种植需要推广、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运营及营销推广急需指导。三是西京北小学长期需要传统文化教育补充。因此,将原国家深度贫困村赞皇县院头镇南峪村的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需求、栾城区天亮合作社的农村电商营销推广服务需要、周边西京北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诉求,逐步纳入知行合一的思政实践育人体系,教育党员、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

二、主要做法

(一)“五融合”特色创建,党建引领思政实践立德树人

以党组织为主体、以组织生活为平台、以引领活动为载体,依托党建“双创”,探索“五融合”党建育人模式,引领立德树人与思政实践。

1.党组织与教学行政组织融合,建机制。坚持组织与领导融合,支部建在教研部、“双带头人”全覆盖、支部委员建专业;坚持政治与业务融合,政治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三会一课规范组织生活,主题党日凝聚力量解决发展难题,课程思政守好育人责任田。

2.党建与专业教学融合,强专业。文化互融打造融合氛围,建成党建文化与商科文化相融合的党建文化长廊,为党建育人提供场阈;强化师德打造精英团队,将师德师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同抓同促;德技并举提升专业内涵,凝聚思政团队和专业团队,通过人才培育闭环融合提升培养质量;引领发展打造专业品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积极推进重点项目与重大改革。

3.党建促进校企互融,强服务。专业行业需求对接,校企文化多元融合,校企师资力量整合,培养过程闭环融合;“一把手”工程力促就业,系党总支组织“双访调研-访企拓岗”、开展校企、校地党支部联建、促进企业文化进校园;与京东共建智能供应链产业学生,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和学生成长打造平台。

4.思政教育与专业培育融合,倡奉献。发挥专业优势,党员师生助力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奉献社会、责任担当。以组织力量对接帮扶,以专业力量强化指导,以双创力量创新模式,开展校地支部结对,建立校内首个乡村振兴基地,服务乡村振兴。

5.党建渗透专创融合,育新人。通过专创融合建制的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带动作用,加强专创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团队建设,整合凝聚专创融合力量。

(二)“校-企-地”支部联建,专创融合党员服务乡村振兴

作为首批全省标杆院系与赞皇县南峪村支部挂牌共建乡村振兴基地,与栾城区天亮合作社签约结对共建,针对性解决问题;全国样板党支部与南峪村支部签约挂牌联建,物流电商教师党支部与柳林屯乡东牛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为民服务支部联建。通过校企、校地支部结对联建,充分发挥党员教师专业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一是对接资源,为脱贫巩固提升期的南峪村开展高效农业种植推广;二是发挥专长,为振兴乡村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合作社电商运营中心建设、运营、管理技术指导与服务;三是培育学生,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把脉企业需求,发挥专业特长,开展营销创意方案设计。

(三)“三入-三扶”师生向党,十年坚守公益支教筑梦太行

坚持从支教助教切入,开展公益教育帮扶。为留守儿童开设音乐、美术、文明礼仪等9门线下素质拓展课程、6门线上课程,线上线下受益4500余人次;为留守女童讲授安全自护、健康卫生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青年大学生为留守儿童捐赠3000元建设爱心遮雨棚,师生捐赠图书100余册;援建南峪村小学筑梦太行信息技术中心1个,共15台电脑;向南峪村委员会以及院头镇周边学校援助电脑共20台,8所小学受益;连续10年组织师生支持当地教育120余人次。

坚持从助力乡村振兴切入,开展党建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全国样板与全省标杆组织作用,凝聚党员师生,对接资源,探索高效农业,捐赠紫麦麦种,开展紫麦种植培训;开展用药指导与健康管理你服务;帮扶慰问贫困党员与困难群众;组织线上音乐会,开展农产品线上义卖,为农产品拓展销售渠道。

坚持从农村思政文化建设切入,开展思想文化帮扶。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国史教育普及思政讲堂,宣传爱党爱国思想和党的政策主张;组织村民、留守儿童同台共融文艺汇演4场、疫情线上汇演1场,现场参与观看的周边民众达1000余人次,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四)传统文化“公益行”,持续八年师生共促文化传承

加强党建带团建,师生持续八年走进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匮乏的西京北小学,开展“传统文化公益行”长效特色实践活动。建立“校校合作”传统文化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打造一支传统文化传播师生队伍,建立一批课程资源,拓展传统文化育人实践新形式,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心育德。

三、实践成效

(一)“五融合”党建育人模式引领思政实践育人成效明显

“五融合”特色党建引领立德树人的院系党组织示范创建,从五个维度落地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标杆作用明显,获河北省党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高职院校党委书记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与石家庄铁道大学、石家庄信息工程学院各级党组织等省内多所院校交流分享经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获评河北省师德标兵2人、校级师德先进8人次,承担国际培训、UK认证等国际项目7项、国家项目18项、省级项目9项;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师生获国家级、省级各类奖项100余项;拓展就业单位200余家,为6000余名毕业生顺利推荐就业,获得用人单位广泛好评;专创团队党员教师指导学生双创类大赛获奖40余人次。

(二)“校-企-地”支部联建服务乡村振兴有力

校地共建乡村振兴基地,校企党组织结对联建,资源共享、人才联育,收效明显,探索高效农业,开展紫麦种植推广,捐赠紫麦种140斤,开展紫麦种植推广培训2期、60余人次受益;医疗健康扶贫、免费义诊100余人次;帮扶慰问贫困党员群众18户次;“互联网+”公益推广、电商助农,共销售核桃5000斤、蜂蜜4000斤,价值25万元,农民直接获益。组织学生把脉合作社企业需求,发挥专业特长,开展营销创意方案设计,进行贴切需求的产品包装设计并获得外观设计专利,学生的设计方案获石家庄市电商创意大赛二等奖;师生团队调研县域经济问题,创业实践、解决痛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省赛金奖、最佳就业带动奖、“挑战杯”2022年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铜奖、河北省特等奖,立项2022年河北省科技厅大学生项目并结项。

(三)公益支教筑梦太行事迹社会反响热烈

党员师生10年传承公益支教,扎根太行温暖留守儿童,得到民众与政府高度认可,赞皇县政府等5家单位送来感谢信、4家单位送来锦旗,事迹被央视国学频道、人民日报海外网、学习强国、河北青年报等20家主流媒体报道100余次;公益支教纪录片《花开太行》获央视网、人民网首播;筑梦太行团队获评“李保国志愿服务省级先锋队”,石家庄市文明办授予团队师生“热心公益好市民”、“身边的雷锋”等荣誉称号,授予经济管理系“热衷公益好单位”,思政实践育人案例获评河北省思政创新案例二等奖。

(四)“校校合作”传统文化浸润学生成长有效

50余名在校师生构成的志愿者团队,持续八年开展传统文化“公益行”活动,与西京北小学签订协议长效合作,做到了周周有活动、堂堂有精彩;精选传统故事、民族舞蹈、茶艺、礼仪、手工、汉文化等,建设课程资源、开出课程8门;拓展文化课堂、德育讲堂、品茗闻香、传统文化动漫故事、爱国教育、军体拳、汉服礼仪活动等多种实践形式,授课及活动100余次,累计近千名小学生受益,得到了西京北小学师生多年认可,今日头条等媒体报道事迹引起良好社会反响。

四、经验启示

(一)党建“双创”引领推动,多元群体参与

以党建“双创”为抓手,加强党建引领,实施学校党委、院系党总支、师生党支部、团组织多级联动,凝聚基层党组织书记、委员、党员、团干部,教授、专业教师多元群体参与,确保党建思政育人成效,助力乡村振兴。

(二)“校-企-地”结对整合资源,建立长效机制

与当地村支部签订协议、挂牌结对帮扶,在乡村振兴服务实践中教育党员磨砺党性;与特色合作社企业党组织结对联建,对接资源,专创融合助农服务;与贫困村小学挂牌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在公益支教助力教育振兴中落实思政实践育人。

(三)立体拓展服务形式,构建多维体系

从思政实践切入,延伸到农业、文化、医疗、教育等多方面,形成多维服务内容体系;创新线上支教、直播助农等云端模式,扩大服务覆盖面;开放建设,不断完善和充实,把脉定向,助力乡村振兴。

(四)构建传承发扬机制,打造育人品牌

将“公益支教+”系列传承活动纳入思政教育与实践育人体系;总结工作规律,梳理形成完备的、可复制的制度体系并固化长效落实;实时报道动态、及时分享成果,建立活动成果分享交流机制,扩大党建思政育人品牌效应。

图1 公益支教-农业种植培训-大型文艺汇演-建立乡村振兴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图2 李保国志愿服务省级先锋队赴赞皇县南峪村公益支教

图3 石家庄市文明办等单位组织的“鲜花送雷锋”公益活动使者为师生团队送花表彰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党总支)

  • 收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