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 以五个“红色引擎”培育样板党支部

日期:2024-04-02
浏览:26
字号:

一、工作背景

吴仲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热物理学科奠基人。2018年9月,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动实践班”和“动创新班”的基础上,华北电力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共同创办“吴仲华”学院,集一流师资、配一流条件,从本科二年级学生中选拔思想先进、热爱科研的优秀学生组成“吴仲华”班,着力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的行业领军和领袖人才。结合“吴仲华”学院培养理念,依托学院优质资源,动力工程系党委将由“吴仲华”班学生党员组成的第四学生党支部更名为“吴仲华”党支部。

2022年,“吴仲华”党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党支部纵向设置,涵盖吴仲华1901班、2001班及2101班,党支部设置支委会,系党委副书记担任党支部书记,另设副书记1人,组织、宣传、纪检委员各1人。现有党员41人,其中正式党员31人,预备党员10人;教师党员2人,研究生党员6人,本科生党员33人。

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实施“红色引擎计划”;坚持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赓续共产党人红色血脉,锤炼共产党人鲜明政治品格;以践行科学家精神为主线,深入推进科学家精神宣传、学习、实践活动;以吴仲华先生为榜样,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爱党报国,牢记“国之大者”。

二、主要做法

(一)坚定理想目标,打造“理想信念红色引擎”

党支部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以践行科学家精神为主线,组建了吴仲华院士事迹宣讲小组,编制吴仲华院士事迹网络宣传材料1套,先在党支部内进行宣讲,后在全系进行宣讲,立足“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辐射带动院系更多学生了解吴仲华院士“把我们自己交给党”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在吴仲华先生诞辰日当天,党支部开展专题纪念活动。

(二)突出核心功能,打造“学生成才红色引擎”

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实际需要,坚持思想引领、学业引领两突出,打造学生成才红色引擎。

(1)突出思想引领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党支部成立“科学家精神红色宣讲团”。党支部以“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党史里的科学家》、“最美科技工作者”、当代科学家故事等学习宣传材料为基础,编制科学家精神宣讲材料1套,先在党支部内进行宣讲,后在全系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和党员中进行宣讲。

(2)突出学业引领

以践行“科学家精神”为导向,成立“科学家精神红色实践团”。开展“追寻中国科学家精神”思政实践,实践团走进新疆、河北、河南22所乡村中小学,开展科学家精神思政课堂,累计831名学生及家长参与;在北京市中国科学技术馆、青海省原子城纪念馆等14个“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进行实践。

(三)坚持建设到位,打造“支部建设红色引擎”

(1)坚持教育培训到位

一是结合学生党员特点和需求,以“分层培养、按需施教”为原则,完善“三级培训”机制,编制培训大纲,分为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党员三个层次。二是探索“领导讲理论、学者讲热点、校友讲信念、榜样讲经验”的“四类四讲”授课模式,党委书记带头开展“领导讲理论”11场;邀请清华大学等专家开展“学者讲热点”88场;举办《校友面对面》,12名校友与28名在校生建立结对;组建三届动力青年讲师团,开展“榜样讲经验”分享会百余场。三是积极探索能源动力特色思政课程建设,录制《求·解》——能源动力特色系列微党课。

(2)坚持管理监督到位

在扎实做好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发展培养考察、群众工作、档案资料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起草《动力工程系学生党支部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和《动力工程系学生党员监督评议办法》(试行)》。

(3)坚持组织建设到位

一是深化党团班协同。成立三个党小组分别辐射带动吴仲华三个团支部和班级,在辐射带动本班班级和团支部的基础上,吴仲华1901和吴仲华2001党小组又分别帮联能动2103、能动2204班级和团支部。二是强化师生协同。选拔优秀教师党员担任思想导师,每1名吴仲华班的同学配备1位校内导师。三是推动朋辈协同。选配6名优秀硕士研究生加入党支部,在学生学业、学术科研方面提供朋辈指导。

(四)聚焦要素提升,打造“示范引领红色引擎”

(1)聚焦理论素养提升

起草《党支部党员理论素养提升方案》,以“支委保学、名师导学、指导员督学、党员带学、团员跟学”,助力理论素养提升。每年支部委员开展“讲一次党课、做一次服务”活动5场;名师导学,持续“吴仲华讲坛”65期;指导员督学,指导员全程监督党员的理论学习情况;党员带学,32位党员领学“致敬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弘扬冬奥精神等14次活动;团员跟学,采用“1+1+1”和“一带三”方式,即一个党小组辐射一个团支部和一个班级,41名党员领学123名团员。

(2)聚焦专业能力提升

发挥党支部建设辐射作用,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打造“能动梦工场”。寻梦大一,开展学科前沿探秘,形成能源动力特色新生入学教育方案,组织新生与系科研团队进行对话、参观学校创新创业俱乐部。逐梦大二,针对《理论力学》等专业课程,组建课程学习兴趣小组,开展模拟自测。筑梦大三,围绕“双碳”目标,支部成员全部加入科研团队,参与科研项目。圆梦大四,实施“信使”计划,助力学生深造、就业质量提升。

(3)聚焦服务意识提升

成立“吴仲华”志愿服务队,开展学业帮扶,设立大学物理、流体力学等27个小课堂,以沙龙形式分级分层开展精细化服务40次。招募系小课堂52位小老师,组织集体培训,并建立小老师库。每月组织“最美笔记”评选,优秀笔记提供给学业困难学生使用。7名成员在校园封控期间担任志愿者为学生送餐。

(4)聚焦认同意识提升

激励党员组织归属感提升,开展“政治生日忆初心·牢记使命跟党走”活动,通过发放红色生日贺卡、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为每名党员过好政治生日。激励党员自我效能感提升,支部党员参与设计“吴仲华”党支部活动室以及学9舍党建文化墙等。

(五)高扬先锋旗帜,打造“党员先锋红色引擎”

(1)扬“爱国”先锋旗帜,堪当思想引领的排头兵

充分挖掘保定市红色教育资源,前往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纪念馆等多地开展红色基地打卡、还原红色历史、宣讲红色故事。

(2)扬“创新”先锋旗帜,走好党建“双创”的赶考路

党支部作为院系党建创新的急先锋,及时凝练党建创新的品牌特色,红色引擎计划,“追寻中国科学家精神”,“一层一品”能源动力特色社区,能动梦工厂等多个品牌,通过广泛宣传已经发挥辐射作用。

(3)扬“求实”先锋旗帜,当好学风系风的领航员

以党支部为依托,以系学生党建创新基地建设为先导,搜集整理展示我国能源领域科学家事迹、系科研成果、优秀学子事迹等,完成系学生党建创新基地、“吴仲华”党支部活动室建设,形成“一层一品”能源动力特色社区文化。支部党员每日在学习强国支部群内打卡,定期开展党支部成员间党的知识竞赛打卡PK。

(4)扬“奉献”先锋旗帜,当好志愿服务的贴心人

依托“动力青年指引”微信公众号,建立“吴仲华”党支部志愿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引领更多同学参与到志愿服务之中,为支部成员建立志愿服务档案30份。

(5)扬“协同”先锋旗帜,做好“双碳”使命的答卷人

发挥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共建优势,聚合校友力量,拓展科研和实习实训资源,建立节能减排等创新创业兴趣小组,举办科技创新培训班等培训课堂,举办“碳索能源,创见未来”首届大学生科创节,邀请14名校外专家对科创项目进行点评、指导。支部成员获得国家级奖励18项、省部级奖励55项。

三、实践成效

(一)形成多个党建品牌

形成了红色引擎,“追寻中国科学家精神”,“一层一品”能源动力特色社区,能动梦工厂,能源报国、逐梦双碳,动力青年讲师团,“吴仲华讲坛”等多个党建品牌。每年开展“能源报国·逐梦双碳”本科生系列讲座等7项学生系列活动近百场。

(二)获得多项集体荣誉

近五年,党建引领下,获得集体荣誉9项。其中,“全国活力团支部”1项、“河北省先进班集体”5项、“保定市五四红旗团支部”1项、“动力工程系先进基层党组织”3项。

“情暖童心 科技筑梦”志愿服务队入选共青团中央志愿服务项目示范团队,相关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志愿者公众号”等多家媒体平台报道,获评“全国百强社会实践团”、全国大学生“三下乡”先进集体。

“追寻中国科学家精神”思政实践团队获评2022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系列活动被中国青年网、中国科技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三)发表多篇文章

凝练形成理论文章2篇和学术论文2篇。理论文章分别在全国高校思政网和中国青年网发表,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和《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

(四)深造率稳步提升

2022年,我系本科生毕业生深造率60.69%,较上一年提升14%,吴仲华1801班级深造率96.77%,班级就业率100%。2023年,我系本科生毕业生深造率57.46%,吴仲华1901班级深造率96.88%,班级就业率100%。

四、经验启示

(一)选优配强支委会

党支部坚持选优配强支委会,发挥党支部书记的“头雁”效应,将党建工作作为长期性工作来抓,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明确各支部委员分工,确保党建工作“有人管事”、“有人干事”。

(二)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

找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党建和业务的结合点。紧密结合专业特色,探寻支部党建工作新思路,坚持与院系中心工作目标同向、措施同定、工作同步。通过依托学科专业力量,党支部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把党支部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紧紧结合在一起,凝练有学科专业背景的党建工作机制、体系和工作法等。

(三)擦亮党建特色品牌

重视党建品牌工作,结合工作中心、专业特色、育人目标等,形成内涵丰富的党建品牌,通过党建品牌建设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科学家精神红色宣讲团”在校内开展宣讲活动

“科学家精神红色实践团”赴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开展实践活动

党支部开展红色基地打卡活动

(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系“吴仲华”党支部)

  • 收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