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三尺讲台传道业,两袖清风砺初心

日期:2024-04-01
浏览:11
字号:

同道园丁朋友:

你们好!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古诗对我们的形容。从站在那一方讲台开始,我们的心中自然就肩负起了成为一名老师的职责,心中在时时刻刻牵挂关心着我们的学生。十年前,已在中学讲台耕耘五年的我,又打点行装开启了异乡求学之旅。我由中文专业跨考到历史学专业读研,不是为了学历,单纯是觉得要把教师之路走得更好,需要增广见闻,汇通文史。于是我带着学生送我的一本诗词书和一本历史书,经过绿皮火车一整晚有节奏的晃动,来到了辽宁锦州渤海大学。下车时正赶上一场料峭的春雪,颇有诗情画意的校园里,在白云倒映的一池春水和梳梳长柳旁,我写下了  “晓踏辽东雪,晨吟渤海诗。萧萧回首望,烟雨细如丝”的诗句。我求学之地古称辽东,就是文天祥《正气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的地方。面对我初来辽东的一场春雪,“清操厉冰雪”就更成了我登上讲台的所恪守的初心。因此,在这个癸卯暮春时节,我想借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的契机,给大家写一封信,谈谈自己的感受,分享廉洁从教的初心,期待同道的共鸣。

我们都一样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热爱这三尺讲台,热爱我的学生们。教书育人十余载,讲台成为了我们的人生舞台。虽然两鬓渐渐变白,眼角长出许多条皱纹,但我们这颗心依旧如年轻时那般继续在教书育人这条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担负起身为教师的职责。我的心中总会有着无限的牵挂,那份热爱关心学生的心依旧不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以担任这样一个崇高又神圣的使命,可以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我感到十分的骄傲。因此,无论面对怎样迷离的尘世,身为教师的我们都应始终坚持廉洁从教,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行走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展现出他关心民间疾苦、对百姓关怀备至的清官形象。君不见,一代清吏包公、海瑞的故事热映荧屏,久演不衰;人民公仆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广。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廉洁永远是人民的期盼,对教师尤其如此。

廉洁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廉洁一词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漫长的历史过程。三闾大夫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又对“廉洁”一词做了详细的解释:“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关于廉洁的故事。东汉庐江太守羊续为政清廉,他把下属行贿送给他的鲜鱼,悬挂在大堂屋檐下,风吹日晒,几天就干了。后来又有人送鲜鱼给他。他指着干鱼对来客说:“你还想让我把鱼挂起来吗?”送鱼的人只好悻悻而返。明代诗人于谦十分欣赏羊续拒腐蚀永不沾的做法,特赋诗赞道:“喜胜门前无贺客,绝胜厨传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

身为教师,为什么要做到廉洁从教呢?这是由老师自身的职业特点和国家、社会和人民对老师的要求所决定的。教师这个职业有自身的独特性,人们总会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就如那一根燃烧的红烛,用微弱的光照亮学生们的成长之路。“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诗意”,教师就如那一位辛勤播种的园丁,把粉笔当做犁,在那三尺讲台上耕种出诗意的人生,春去秋来,四季流转,一滴滴汗水流下灌溉着一棵棵充满希望的小树苗茁壮成长,回头望去早已桃李满天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师却甘做人梯,将知识传递给每一位的学生,让学生们攀登到更高的山峰,开启更加广阔的人生天地。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身披着光辉,闪耀着光芒,指引着学生们走向光明的道路。教师这样一个无私奉献、诲人不倦的特殊职业更加需要将廉洁贯穿于心,将廉洁付之于行。

此外,教育作为一项承传人类文明、延续和发展人类的历史文化的重要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把教育看作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廉洁自然成为了对新时代教师的要求。作为教师首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的目的是为社会培育人才,教育和引导着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接受教育的广大的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最富有朝气、富有活力、富有创造力、富有生命力的群体。所以在选择和确定教师时就特别慎重,一定要选择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正、学识渊博的人来当教师,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新一代的青少年成才,为祖国建设培养更多需要的人才。

而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廉洁呢?教师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职业,首先应该在自己身处的教育行业中严格要求自己,怀着一颗廉洁之心,廉洁从教,带着一颗奉献之心,以身作则,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谓廉洁从教,是指教师在整个从教生涯中都要坚持行廉操法的原则,不贪学生及家长的钱物,不贪占公共和他人的钱物,不染贪、贿、欲等恶习,始终以清廉纯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和世人作出表率。廉洁从教成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是广大教师必须具备的高尚情操。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廉洁就是衡量教师品德的一面镜子。廉洁是教师为师的人格前提,是教师育人的品德基础,是教师品行的通行证。唐代文学家、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教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把“传道”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而教师要通过传道来育人,自己必须首先修身养性,思想品德高尚为人,必须做到清廉、洁白,才能对学生言传身教。正如《礼记》中写的:“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只有这样,教师才具有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师道”才能确立,才能教人为真,为善,为美,才能使学生和社会中的人们敬而学之。

古人曰:“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学生眼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努力成为学生们身边的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在学生中起表率作用,这样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未来建设者。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古老而又神圣的职业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尊重,身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有广博的学识、优秀的教学方法来授业解惑,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而且还要用高尚的品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来熏陶和培养学生,使他们逐步养成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优良品德。因此,“廉洁从教”应成为我们每位老师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和高尚情操。

教师应立足廉洁校园文化,做好学校廉洁教育。学校廉洁教育是国家廉洁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着眼于未来的考虑。通过教育,让学生们懂得做什么样的人,认同廉洁,以廉洁为荣,使廉洁的观念深入到学生的内心。

此外教师也应该发挥专长,多参与电视文化节目,在节目中弘扬廉洁文化,彰显玉壶冰心,配合校内廉洁教育,为学生做一个榜样。

在2017年初,我发挥诗词文化特长,参与了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录制,获得第二季季军从而被广大同学和社会读者所熟知,“三尺讲台传道业,两袖清风砺初心”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的初心就一直砥砺着我。录节目只是我推广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教书育人文史融合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是我立定的脚跟。2020年,我主讲的《大学语文》《中国历史地理》被认定为校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我入选石家庄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获评石家庄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2022年我的诗词文化著作《穿越千年赏好诗》获石家庄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部书的姐妹篇《穿越千年赏好词》也由河北教育社出版了。近期,我发挥文化特长,积极贯彻落实学校1396发展战略,对接省会高质量发展。做客石家庄市广播电视台《遇见石家庄》等栏目,把石家庄的滹沱河文脉以及鹿泉、正定、栾城、赵县等城市历史人文做了详细讲解,还为河北开放大学录制了面向老年教育的《诗词鉴赏》系列课程,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文化专长,对接省会,服务地方,以廉洁从教的初心激励我在立德树人和文化传播之路上行稳致远。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燕赵大地山川风物间蕴含的千秋正气,会如滹沱水,太行风一样,千古传扬。路过滹沱河畔,看着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东垣古城遗址公园,感慨拥河发展的城市蝶变,回首我在石家庄学院分享史韵诗风廉洁从教的十年,用一首我写的《临江仙·石家庄学院浩然赋》正好总结。

《临江仙·石家庄学院浩然赋》

序:太行山高,滹沱水长。廉洁从教,道立德彰。

       立德树人,正气弘扬。清操冰雪,薪火流芳。  

西揽太行毓秀,北依滹水清波。

柏坡流韵动弦歌。

中山风物在,燕赵美名播。

桃李芳菲天下,栋梁长绘嵯峨。

经纶文理聚人和。

博学崇砥砺,致用谱新歌。

期待这封信能与教师同道共鉴一片冰心。        

此致

敬礼!

王子龙

癸卯年暮春闰二月于石家庄学院

(石家庄学院)


  • 收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