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君见否?吾心归处影廉洁

日期:2024-12-18
浏览:2
字号: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鸣蝉冬有雪。日月光转,四季轮回,万物之美无一不在昭示着人间值得。是坚守一片真心,方能体悟岁月静好;是秉持一份操守,方能把握山河滚烫。真心何在?操守又何在?在廉洁。廉洁,透视着光明磊落,闪耀着人性光辉。

廉洁,何为“廉洁”?一股困惑之潮涌上心头。“廉”原意是指堂屋的侧面,是棱角分明,方方正正;“洁”是指清清白白。因此“廉洁”组合而来就是说为人要坦坦荡荡,不损公肥私,不贪污沾染。依我浅见,“廉洁”总的来说,就是要人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做其人。

自打我记事起,我就受到了多元主体一言一行的熏陶感染,他们以润物细无声的一举一动让我在潜移默化间得到了滋养,因此,“廉洁”的“知行合一”也在悄无声息间成了我的人生自觉。若干年后,也许蓦然回首间,我会平静地慨叹“啊!原来廉洁——如影随形!”

最是家教能致远   廉洁润心满庭芳

是经历过才感同身受,是受益过才倍感珍惜。从长远看,家庭教育的优劣往往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行稳致远。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浸润人心,让孩子从根本上成为一个有人格涵养,有光明未来的国家与人民之栋梁。

“一个馒头也要蒸熟了吃”

“一个馒头也要蒸熟了吃”,这句话是我的姥姥在我儿时时常给我提起的,如今每每忆来,总是感慨万千。我在小学时期一直担任着学生干部一职——从一年级的劳动委员到二三年级的副班长再到四五六年级的班长,在五六年级还被选上大队委。四年级时期的我其实对班长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更多的只是知道“这是一份荣耀”。姥姥听到这样的好消息定然是引以为傲的,但她也在我迷茫时纠偏。我承认,那时的指点迷津着实意义非凡,影响深远。

班长班长,一班之长,有着统率一个班大踏步向前进的权力与责任。由于那时的我涉事未深,分寸感不强,我姥姥及时对我说:“娃娃啊,你当上了班长,要知道这只是一个身份,要谦逊,要知礼懂礼。班长是服务同学,建设班级的,不是来以权压人,以权谋私的。”

我在一次分派任务的过程中,有同学给我塞来了我渴望拥有的一种橡皮,说照顾照顾他。本来准备接受的,说时迟,那时快,脑海里突然想到姥姥对我说的那句话“一个馒头也要蒸熟了吃”——就是说,即使是再小的事,也要把它落实到位。因此我还是委婉拒绝了。小事是大事之基,小事做不好,谈何成大事?姥姥说:“做‘好’是一辈子的事,成‘坏’是一念之间的事。一件坏事也许就影响了你的一生,再无回头路。”

姥姥的谆谆教导如春雨,声小而意无穷。说来也奇怪,对这样的“叨唠”,频繁的叨唠,我并未像同龄人那样会嫌烦,我真能听得进去,这也为我在后续的发展中提供了莫大的支撑。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只要我们不偏激,不片面,总还是能明白这句话真正是想告诉我们什么的。

姥姥的亲弟弟是一名公务员,睿智而沉稳,每当我姥姥向人提起他,总带着一份荣耀,我想那是属于一个家族的荣光——对于她们那一辈来说,家里出个大学生是能引起全公社轰动的。

“姥姥,您看,那人不就是我大舅爷吗?拎个电脑包真帅,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像大舅爷一样做名公务员。”我抓着姥姥的手摇啊摇,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这还是我在四五年级的时候,在一个岔路口发生的场景。

“娃娃,你大舅爷——很优秀的一个人。你不知道他有多稳重。身为公务员,一心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事,人家送礼他不收。他说:‘这一要,黑的就变成白的,白的就变成黑的了。’这两三年来,因为贪污腐败落马的是一个接一个,你看你大舅爷一点事没有。真的,就是‘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那时的我懵懵懂懂,但仿佛也有一颗名叫“廉洁”的种子播种在心田里,悄悄地生根发芽。

姥姥识字不多,但识人、识事、识好坏。她朴素轻柔的话语把我领进了“廉洁”的殿堂,我将一辈子享用,受益终身。习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这句话在我身上得到了充分地验证。

数载校培助律己   廉洁厚基待帆扬

学校是我们系统接受知识的地方,为我们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厚实了基础,让我们有勇气扬帆起航。

“小时不学好,长大不得了”

依稀记得,小学五年级时,我们的数学老师季老师给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小时不学好,长大不得了。”感触颇深,因此放学后就和我姥姥去分享,姥姥深表赞成。

那次我们进行了数学考试,因为有人在东张西望,监考的数学老师直接就说:“你们小时不学好,长大不得了。现在剽窃看答案,大来暗中勾结起来就要做罪犯!”考完试后,季老师语重心长地和我们说:“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你们小时候一定要稳重,不要想着走歪门邪道。从小做人做事就要光明磊落,大来才能有出息。”

诚哉斯言,“从小做人做事就要光明磊落”。“廉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是时间沉淀的产物,离不开小时良好的人格品性的养成。

“廉洁融诗文,天地万古长”

博大精深的古诗词文化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从伟大走向新的伟大的不竭动力源。“廉洁”在历代的诗文中都有良好的体现。从东汉的“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到唐代的“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从元代的“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到明代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句句名垂青史的诗文无一不在回答着我们中华民族因何而伟大。那是因为总有这样一批又一批清心廉洁之辈破长夜之混沌,掸史海之尘埃;亮民族之大道,立万世之楷模。

一生史育成向导   廉洁广行耀星光

习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历史是人类高质量的教科书,从中我们能汲取前进智慧,凝聚奋斗力量,从而在伟大征途上创造时代新功,铸就崭新伟业。

“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海量的课文,如今回忆起来,也仅有一些能活跃在我的脑海中。在我四年级时学了一篇名为《公仪休拒收礼物》的课文,内容是在说——鲁国宰相公仪休非常喜欢吃鱼。一天,一位管家应其主人的要求前来送鱼。公仪休以“闻到鱼腥就想吐”为理由拒收鲤鱼,而后对学生以问作解——“收了人家的鱼,就要为别人办事;为别人办事,难免要违反国家的法律;如果犯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

一个小小的故事,却能给我幼小的心灵注入一泉清水,清爽怡人。公仪休位高权重,能在如此位置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理应受到后世的敬仰。吃鱼不吃鱼是小事,但“收人的鱼”就会引起“破窗效应”,小事不关注,大事收不住。公仪休是廉洁为政的典范,我们也要时时警醒,事事警醒,小事做不好,大事做不了。

“回望一代功勋,满盈两行热泪”

由于受到家教的熏陶,自打我小学起,就开始了阅读红色历史,汲取精神力量。那时我就了解到——1937年初冬,朱总司令提笔写下了一封“借款信”给在泸州的好友戴与龄,希望他能募贰佰元中币接济家中的老母亲。明确说出“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佰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

1960年的一天,周总理的秘书何谦因为擅自给周总理修缮住所,引得周总理罕见对其发火。最后,周总理用自己的钱为装修付款。此后,周总理经常检讨自己,并教导秘书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要影响一大片。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这样一级学一级发展下去怎么得了?”

官至总司令的朱德同志为官清廉,造福人民;身为国家总理的周恩来同志严以律己,公私分明。他们虽已远去,但必将永恒地活在亿万人民心中。

“廉洁”是老一辈革命家们身体力行的铮铮誓言,是亘古不灭的坚定信念。他们深知,没有廉洁的操守,就不要幻想有铜墙铁壁般的赤子情怀;没有廉洁的风气,就不要奢谈伟大复兴的民族大志。

如今,千里长风浩荡,百年征途辉煌。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是时候要重拾起廉洁新风尚,重走起廉洁长征路了。未来的我,不论走至南国还是北疆,君且记——那一路随行的影子——定是我儿时的廉洁种子长成苍天大树的栋梁模样!

(燕山大学)

  • 收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