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党支部 “一承两驱三融合” 党建工作模式实践

日期:2025-07-15
浏览:0
字号: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学系教师党支部成立于2004年,2019年获批校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后续又获批省、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支部现有党员26名,支委会成员均为80后,是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育人强的队伍。在多年建设中,支部形成了“一承两驱三融合”党建工作模式。

一承:传承大先生精神品格

植物病理学系发展历程中,涌现出王焕如、石振亚等“大先生”,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植保人。支部以王焕如为典型,挖掘事迹、凝练品质,将其作为党建、师德师风及课程思政重点。持续打造“王焕如奖学金”“党员教师联系宿舍”品牌。“王焕如奖学金”自1999年设立,已颁发25届,激励众多学生。支部对新入职教师分享大先生事迹,录制纪录片,编印事迹材料作为师德教育教材。党员教师连续17年开展“党员教师联谊学生宿舍”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就业。与本科生党支部对接开展考研指导,学院考研率居全国植保学科前列,连续4年居全校首位,获学校就业相关奖项。

两驱:驱动党员政治素养提升

优化支部组织机构。选优配强“领头雁”,由学院副院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逍冬教授任支部书记,引领示范。成立党建工作研究机构,学院党委书记挂帅,围绕学院发展关键领域设专项研究小组,“一承两驱三融合”模式便是研究成果。

创新党员活动机制。建立“自学+领学+导学+研学”“四学”模式与“三会一课”结合,制作电子图册。创优“主题党日+”活动,将党日活动与乡村振兴、区域发展结合,如组织党员到红色教育基地、乡村振兴示范园研学,到科技小院开展党课。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在教学、科研、实践、宿舍指导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多名教师所带班级获省级先进班集体。

三融合:推动党建与多方面协同发展

党建与人才培养融合。课程教学创新:支部党员组建教育教学团队,推进课程改革。《农业植物病理学》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获省级优秀,主讲人获省级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支部党员参编教材入选高被引教材,支部书记获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获校级教学成果奖。实践能力培养:深度参与实践教学改革,将课程开在田间。指导学生在专业能力大赛中获佳绩,注重研究生培养,研究生就业率高,多人获省级优秀论文、立项创新项目,在学术会议获奖。创新素养提升:提出以“研”促“创新”,以“赛”促“创业”。指导多项创新创业项目获奖,毕业生获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

党建与科技创新融合。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推动党建进团队,组建4支团队攻克农作物重大病害。“小麦叶锈病研究科技创新团队”克隆我国首个小麦抗叶锈病基因,提升学校国际知名度;苹果病害团队提出防控新策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有组织科研攻坚:引导党员瞄准国家战略需求。闫红飞教授团队针对盐碱地综合利用问题,创建旱碱麦绿色防控技术,助力增产。助力青年教师成长:通过“青年学术沙龙”和“每周学术论坛”,搭建平台。近三年,支部获批多项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发表多篇SCI论文,授权多项专利,多人获奖。

党建与社会服务融合。绿色防控技术研发:拥有多个产业体系岗位专家、科技小院等,构建20余项核心技术,解决产业问题,曹克强教授团队获“产业技术扶贫优秀团队”。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创办远程诊断系统,成员扎根基地,参与咨询服务,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民,提高病害防控能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研发微生物菌剂,引进新技术,与企业合作,推广应用面积广,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社会服务工作获媒体报道。

通过“一承两驱三融合”党建工作模式,植物病理学系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推动植物保护事业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 收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