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组织承担着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的双重使命,要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做到党建引领业务、业务促党建,不仅是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基层业务工作稳步高效推进的组织保障。全面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破除“两张皮”现象,成为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工作背景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教师第一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相融合,2020年、2022年、2023年被评为学院年度先进党组织、2020年新校区搬迁工作先进集体、2021年被评为石家庄市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支部2024年完成石家庄市“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验收工作,同年,立项为“河北省党建工作‘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如图1所示)支部所在的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为河北省省级骨干专业、市级高等学校重点专业重点人才建设专业、院级示范专业。支部所在团队曾获得河北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获批河北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石家庄市高校优秀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石家庄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图1“双带头人”工作室
传媒艺术系教师第一党支部始终以培养区域经济高素质数字创意人才为己任,结合“以德润技、尚艺求新”的系部文化,将党建和思政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标准,突出数字创意专业的特色,逐渐形成“三联双互一融合”的工作模式。
二、特色与创新
近年来,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作为数字创意类专业,应以本地区文化为基点,引入红色设计项目,利用设计项目的社会服务功能,与校、企、政之间形成党建联建融合关系,可以实现党建与业务的双向互动和相互促进。一方面,把红色项目和区域文化项目作为设计对象,提高了师生的业务水平和基层党支部的社会服务能力,增加了横向课题的到账金额,充实了教师职称评聘的条件,有力促进了学生高质量就业的能力基础;另一方面,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爱党热情,增强了师生的主动性、荣誉感和自豪感。上述党建联建做法被今日头条、新华社客户端河北频道、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三、主要做法
(一)“三联双互一融合”工作模式
传媒艺术系教师第一党支部不断增强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努力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相互支撑、双向促进。充分发挥团结凝聚师生方面的主体作用,在党建与业务融合方面,逐渐形成了校地联建、校校联建、校企联建;党建互动、业务互动;项目融合的“三联双互一融合”工作模式。(如图2所示)
图2“三联双互一融合”党建联建工作模式
(二)校地联建——红色文化引入项目教学
支部通过参与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的党建联建,把红色文化项目引入课堂,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团结就是力量的精神融入乡村振兴的项目中,师生共同制作了北庄手机支架、团结就是力量的音乐盒、北庄智能灯等文创产品,北庄村也为这些产品提供专门的展区进行展示售卖。受北庄村委托,师生共同制作北庄村村史馆虚拟展厅项目,经过两个月的设计制作,圆满完成任务,并顺利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铜奖。(如图3所示)
图3北庄村提供文创展区
积极参与学院和中共赵县县委宣传部进行的校地合作,为地方政府提供文创设计和数字制作等技术服务;在县域文创产品开发、新媒体宣传、景观规划设计等方面开展合作,解决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和促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提质升级。另外,将地方特色文化项目融入课程,完成赵县县委宣传部委托的文创产品项目。
(三)校校联建——课程思政融入科研项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掘基层党建的核心引领作用,构建结对帮带、双向促进、共同提高的“党建+业务”融合共建格局,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联建,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师生深入研究红色项目提供智力支持,深刻理解红色项目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为文创产品的深度开发注入了持续的动力。与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党建联建,联合研究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途径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经验共享、成果共享。
(四)校企联合——企业项目助力人才培养
传媒艺术系教师第一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区域经济高素质技术数字创意人才为己任,以服务区域数字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工作内容,结合系部文化,将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突出数字创意专业特色,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的重点任务,努力提升育人成效。
与优秀校友、村党支部书记曹路遥,联合开展“庆祝建党101周年”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并联合建立传媒艺术系曹立轩大师雕塑工作室,共同打造学院基础的美育教育。
与河北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共同搭建“智能文创产品联合研发中心”“乡村振兴服务设计联合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实践机会和实训环境,同时能够真切的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河北工业设计中心与学校通力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就校企联合研发中心、联合培养等合作事宜展开更加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共同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径,为河北工业设计领域持续输送人才,也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四、成效与反响
(一)红色赛项获奖,激发师生热情
受北庄村委托设计的调研、虚拟村史馆项目获得2023年“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习科技作品竞赛的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同中共赵县县委宣传部进行校地合作,完成委托项目赵州桥笔架、手机架等文创产品。支部师生孟松松、张佳雨、孟思晴的参赛项目《“坦途”赵州桥文创文具》参加此大赛红色筑梦赛道,荣获河北省第二届大学生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金奖等,教师指导的《红色北庄,绿色振兴》荣获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近年来,通过红色项目的引入,专业教师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河北省社科成果三等奖1项;近3年主持课题24项,发表论文22篇,专利5项,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57项。
(二)思政项目助力,引领科研方向
通过校校联合,提供了课程思政的教师资源,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融入支部的科研项目,引领专业科研方向,成果斐然。《三联驱动 双互促进 项目融合——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实践探索》党建案例荣获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高校党建工作案例评选三等奖;石家庄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研究课题《推动高校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问题研究》结项并荣获一等奖;《引入红色项目扎根地域文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探索与思考》被评为2024年“优秀党建工作案例”;《让支部书记成为党建、业务“双带头人”!石家庄这所高校有了新模式》在河北日报客户端2023年7月16日教育版新闻推广。随着思政项目的助力,尚有多项相关课题立项,并在紧张的研究之中。
(三)企业项目融入,服务能力提升
目前,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建成双带头人工作室、微光视觉、国际微观装配实验室(如图4所示)、色彩与新材料实验室等双引领文化特色工作室,建成“智能文创产品联合研发中心”、“乡村振兴服务设计联合研究中心”两个联合研发中心,通过工作室和研发中心将企业项目融入教学,设计的赵州桥文具系列、北庄村红色文旅等系列产品,多次参加国际工业设计周、故宫文化展等展览。(如图5所示)近2年,承接社会服务项目30余项,到校经费78万元,开展社会培训和志愿服务600余人次。(如图6所示)
图4国际微观装配实验室 图5师生参加为期13天的国际周设计志愿服务活动
图6乡村振兴包装项目
五、结语
党建联建协同育人机制是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通过深入理解其内涵,明确其重要意义,通过“三联双互一融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发现红色项目的引入能够激活文化创意类专业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机制,凝聚育人合力,提升育人质量,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持续推进党建联建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