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与理念
宽城职教中心党委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职业教育与党建融合发展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特点,立足技能型人才培养,以“党旗引航、匠心致远”为内涵,通过“匠品铸忠心、匠技融智心、匠德溯初心、匠色燃创心”四维融合,形成“党建引领+匠心育人”双融双促格局,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县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打造具有职教特色的党建示范品牌,通过品牌化建设激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路径与举措
(一)匠品铸忠心,锤炼政治品格。以匠心品质锤炼政治忠诚,筑牢信仰之基。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党性修养,培养教师对党的教育事业的绝对忠诚。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队伍。
一是政治体检机制化。建立季度政治体检(自查+支部评议)、半年整改反馈、年度述职评议闭环管理体系。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实行“问题整改销号制”(发现-整改-验收)。二是理论武装常态化。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党员必修课,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开展专题研讨。开展“每日一刻钟”党史微学习,每月组织1次专题党课,每季度举办“红色工匠”主题论坛。 三是党性实践制度化。建立“党员责任区+技能攻坚小组”联动机制,推动党建与实训教学深度融合。每年组织1次红色教育研学,开展“党员亮身份·技能争先锋”岗位践诺活动。四是示范引领长效化。完善“党员名师工作室”,培育3-5名思政课带头人,打造“政治强、业务精”的示范团队;实施“青蓝工程”,深化全员导师制,组织党员教师与青年教师、教师与学生结对帮扶;开展“教案党味浓、课堂党旗红”教学评比。
(二)匠技融智心,赋能专业发展。将技能培养与智慧启迪深度融合,体现匠智融合促转型,数字赋能开新局的理念。以精湛技艺砥砺专业精进,夯实成长之本,将“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转化为教学改革动力,匠心赋能专业发展,助力教师成长与教学质量提升,实现党员“双师型”金师资的培育目标。
一是人才培育计划。每年选派党员教师代表赴县域产教融合企业实践锻炼,联合企业开发“技能大师进课堂”项目(每学期4次专题授课)。二是创新平台建设。建成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年度立项2个校级课题,依托党员教师马会平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塑匠工作室培育省级教学创新团队。三是技能提升工程。结合职教技能周,开展“匠艺大比拼”活动,年度评选“课程思政金课”,开发VR实景党课。
(三)匠德溯初心,厚植师德根基。以高尚师德传承育人使命,永葆赤子之诚。追溯以爱育人、启智润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助力学生成长与民族发展的初心使命。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技并修”育人体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践行“坚守初心、传承奉献”的工匠精神。一是德育品牌工程。完善师德规范,开展“师德承诺践诺”活动,签订责任书并公开公示;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作用,关心教师心理健康,提供咨询服务,增强团队凝聚力。二是育人机制创新。实施党员教师“三结对”(班级/学生/企业),建立“红色工匠荣誉体系”,年度评选“德技并修”典型案例、“最美党员工匠教师”“匠星学子”等。三是文化浸润行动。开展“最美育人案例”评选,将师德表现与评优晋级挂钩。
(四)匠色燃创心,彰显职教特色。以红色基因激发创新活力,赋能职教发展。打造“红色基因+工匠文化+产教融合”特色路径,打造差异化党建品牌,促进党建与专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形成“一部一品”矩阵。一是文化传承工程。依托宽城满族自治县民族特色,将满族文化、长城文化、抗战文化融入职业教育过程,党员教师带头组织学生参与满族文化传承活动,打造具有满族特色的职教品牌,提升学校影响力。二是产教融合行动。依托承德盛乾特种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宽城天海压力容器有限公司、承德神栗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承德京城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县内合作企业,开发“行走的思政课”,实施“技能振兴专项行动”。三是创新实践平台。创建“红色工匠服务队”,开展“技能下乡进企”等活动。农林专业党支部创建“青山先锋”品牌,财会专业党支部创建“财智领航”品牌,电子技术专业党支部创建“精工铸魂”品牌,机电专业党支部创建“机电创想”品牌,计算机专业党支部创建“云创未来”品牌,开放大学党支部创建“开放智汇”品牌,老干部党支部创建“桑榆生辉”品牌,逐步实现“一部一品牌、一班一特色”“党旗红、专业兴”,不断把产教融合、党的建设推向前进。
三、成效与启示
(一)主要成效。一是党建与业务双提升。学校被评为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校园、教育教学综合评价实绩优秀单位等。二是人才培养显成效。24名教师在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奖;24名教师获得省级个人能力大赛三等奖;17名教师在市级技能大赛上获奖;3名教师获得市级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2名学生在省级技能大赛上获奖,38名学生在市级技能大赛上获奖。1名学生获省级数字检测与维修大赛一等奖;1名学生获省级数字检测与维修大赛二等奖;2名学生在省级酒店服务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2名学生网店建设与运维省级二等奖;18名学生在市级技能大赛上获奖;5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学金。三是社会影响力增强。央视新闻报道我校学生《暑期打卡农业文化遗产 体验农耕智慧蕴藏在古树里的“农耕智慧”》、承德日报报道我校《劳模工匠进校园引领青春筑梦行》——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宽城广播电视台报道我校职业教育技能周开幕式,工匠精神培育模式在县域内推广。
(二)经验启示。一是必须坚持党建引领,把牢职业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方向。二是必须紧扣职教特色,将工匠精神培育作为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突破口。三是必须创新载体,以项目化、品牌化提升党建时效。
四、预期与展望
通过品牌化建设实现“四个一”目标:建成一套“匠心党建”标准化体系;培育一支“党员教学创新团队”;打造一批服务乡村振兴的“技能帮扶样板项目”;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县级职教党建经验模式。通过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致力于培养更多“德技双馨”的红色工匠,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