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背景
在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数智学院计算机系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探索基层党建新模式新方法,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扎实推进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支部按照学校党委开展《党建领航工程》的要求,秉持党建全面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理念,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为学院教育教学与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创新实施“党建领航·数智赋能”工程,打造“e路同行”党建特色品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支部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入选教育部第四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和河北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推动了各项工作高标准开展。
二、主要做法
(一)铸魂育人强根基,构建“e路同行”大思政育人体系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为主线,基于学校“四领五创六过硬”党建工作模式,立足中小企业“智改数转网联”人才需求,发挥计算机系全国样板党支部和河北省“双带头人”团队示范引领作用,搭建“e路同行”大思政育人体系。拓展“虚实互动、师生互助、校企互融”的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阵地,构建“云端+实体+现场”三维思政教育矩阵,开发“红色数字基因库”,对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等红色地标进行数字化建模,打造沉浸式"云端红色纪念馆";开展“红色逐迹”系列活动,组织“行走的党课”,让红色基因融入育人全过程。校企共建“云上红声”辅导员工作室,开展“红色家书”AI诵读活动,打造思政工作精品项目。
图1 “e路同行”思政育人体系
(二)校企联建聚合力,打造产教融合新生态
依托邯郸市紧固件产业全链条数智化市域产教联合体,组建产业党建联盟,成立了5个校企联合党支部,增强联合体成员单位的黏合度,打造集学习、科研、实践、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阵地,实现党建赋能。协调利用各方资源,开展党日活动、员工培训、科技攻关等合作,形成“理论共研、阵地共创、活动共融、发展共谋、品牌共塑、管理共治”的“六共”校企党支部联建机制,促进党建在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发挥能动效应。
图2 市域产教联合体成立大会
(三)双融双促提实效,激活“五金”建设新动能
党支部按照发挥政治核心、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要求,全面实施建设“党建引领+”工程,充分发挥党建“指挥棒”和“助推器”作用,将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带领全体教职工一心一意干事业,凝心聚力谋发展,做到“思想上融合、行动上心和、工作上配合”,实现“聚力”,形成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党员骨干教师牵头建设大数据技术专业群,校企共建共享一流核心课程和多形态优质教材,研发“邯先生”虚拟教师助力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大数据技术专业群紧固件数智化生产管控研训中心,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图3 党支部召开换届大会
(四)三匠培育育英才,厚植人才培养“新沃土”
党支部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加强在人才培养中的政治引领作用。紧盯信息技术前沿,立足京津冀,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主体协同育人”的理念,以政行企校深度融合为动力引擎,构建“一链(紧固件产业链)两院(专精特新产业学院、ICT产业学院)三平台(技术研发平台、产教实训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产教融合新范式,实现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构建“铸匠魂、砺匠技、笃匠行”职业素养体系,深化“五联五共五对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致力于培养有“家国情怀”的赵都数字工匠。
(五)数智赋能促发展,打造服务区域金招牌
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和产业党建联盟,深化“榫卯嵌合、四方联动”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协同治理、资源整合、创新育人,坚持政府统筹、行业引领、企业主体、学校主导,推动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形成以培养精技术、善应用为目标的产教融合育人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实施对口技术帮扶,做到“科研服务写到大地上,服务群众融入人民心中”。精准对接地方发展需求,扩大党建“朋友圈”、画出“同心圆”,实现共建共享,打造“赵都工坊”数智人才培养金招牌。
图4 师生技术服务团队技术改造
图5 师生技术服务团队无人机测绘
三、工作成效
(一)强化政治建设,凸显支部建设新成效
秉持党建全面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理念,强化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以样板党支部建设为抓手,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计算机系党支部连续获市、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在学院“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中获评“好”等次,曾荣获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图6 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强化组织建设,开辟思政教育新篇章
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多手段、多途径、多方式落实“三全育人”要求,画好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同心圆”,增强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完成市级思政教育研究课题3项,在研课题3项,在建《双线融合红色文化育人德育特色品牌》省级思政教育案例1个。以国防教育为载体开展思政教育品牌建设,连续三年计算机系应征入伍任务完成率全院第一,涌现出一批参军入伍、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典型人物。
图7 优秀毕业生代表、优秀士兵王海全
(三)弘扬模范效应,塑造师德师风新标杆
形成“教育宣传、考核奖惩、日常监督”三环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教育培养、典型挖掘、榜样引领等方式,涌现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标兵李亮、科研成果丰硕的省级优秀教师张安兵、潜心技术创新的数智工匠贾鑫、服务社会成绩突出的教师王国杰、专业技术能手杨彦龙、学生昵称为“辉妈”的贴心辅导员王晓辉、邯郸市“文明市民”赵丽娟、冬奥志愿服务省先进王丽英等一批模范榜样,从未出现一例违反师德师风建设的行为。
(四)潜心强基固本,取得专业建设新业绩
党员教师主持获得省级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完成教育部项目“‘双线’教学共融共享应用场景研究与实践”、河北省首批“现场工程师”项目;近三年师生获技能竞赛国家级奖励20项,省级奖励105项,市级奖励200余项,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中获银奖2项、铜奖1项。
图8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奖证书
图9 师生参加技能竞赛部分获奖证书
(五)创新育人机制,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面向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聚焦地方特色产业紧固件产业集群,以邯郸市紧固件全链条数智化市域产教联合体和数字产业学院为引擎,以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目标,实施“党建赋能+人才培养”工程,创新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构建“赵都数字工匠”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供给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致力于打造“产教共生、数智赋能、标准领航”的中国特色职教范式。
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凝练出《政校企榫卯合作双循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成果,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近三年获得省级先进班集体5个、省三好学生14名、省优秀学生干部5名、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1个、省“冀青之星”2名、省“三下乡”优秀服务团队1个。
(六)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创业就业新突破
申报成功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1项,建立多家实习、实训、就业基地,拓展就业单位200余家。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百余项,产生了学生创业典型人物王会军、甄立飞、王寰卿等,近三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
(七)聚焦社会需求,提升社会服务新高度
党支部书记参加精准扶贫,帮助国家级贫困县魏县回隆镇北街村全村147户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获邯郸市委组织部“优秀扶贫工作队员”称号。建有全国首个高职院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等10余个技术中心,完成70余项产业级项目,其中智慧农业等项目受地方领导批示推广。通过“赵都工坊”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课堂搬进园区,将真实生产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开发《永年恒创标准件产业园能源管理平台》覆盖368家企业,邱县智慧农业项目惠及众多农户,联合多家单位提供决策支持100余次,发布“雄安高校协同创新联盟专利大数据平台”,为区域发展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撑。
四、经验启示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党支部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质量攻坚为动力,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推动事业发展为落脚点,严格对标看齐,党支部对标“七个有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党支部建设带来了一定启示。
一是坚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支部领导和党员教师带头冲在前、干在先,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极大地带动了系部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促进系部持续高效发展的基本动力。
二是急国之所需,坚守育人初心。党支部深刻领悟高职教育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把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服务学校双高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培养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专业知识及过硬的数智技术能力的数字人才。
三是党建工作要与系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务相结合,与专业和课程建设相结合,与科研和学科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专业和课程建设、科研和学科建设等,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高标准实现一融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