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第十七中学党总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校本运行落地落实,形成党建和行政“双核驱动”,全面提速学校发展步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十七中气质的国家栋梁之材。
一、抓好国家政策要求与学校办学理念之间的融合
学校始终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打造“五育”融合育人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高品质育人体系。
1. 站稳政治立场,明确“为谁培养人”
保定市第十七中学成立于1906年,培养出以李培之、张锡瑗、安娥(田汉夫人)等为代表的无数巾帼英豪,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传承“团结奉献、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百年十七精神,始终以国家需要为己任,不断输送栋梁人才,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开展“一学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活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2.落实立德树人,回答“培养什么人”
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确定“全面培养具有国家情怀、国际视野、现代素养优秀公民”的育人目标,构建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生成体系,以善美教育点亮学生的人生底色,以自主管理成就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多元课程铺设学生的成长道路,全面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十七中气质”的学生(负责、阳光、向善、包容;勤奋、自信、静气、自律;创新、有序、合作、分享、思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人心,民族情感充盈,责任担当凸显。
3. 坚持知行合一,回答“怎样培养人”
学校通过党建引领促进德育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学校创新德育机制,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德育教育生态,以“项目式”德育活动为主题,构建并不断发展特色德育课程体系。如:生命教育课程、爱的教育课程、自主管理课程、国旗下成长课程等,启智润心,铸魂育人。学校建立大思政教育格局,开展“融生态‘党建+大学习’”,坚持上好“五堂课”,持续开展“习语‘青’听”、“书记党课”、“校长思政”、“每日时政”等专题教育活动。学校经常组织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参观“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军校广场”“总督署”“地道战”“狼牙山”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抓好党组织领导和校长负责制之间的融合
全面落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调整学校管理布局,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1.党政分工协作,学校发展更加稳健。学校确定了党组织统一领导与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全面改革学校领导权和学校治理模式,实现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和统一领导,有效促进学校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党总支是学校的领导核心,统揽全局,集中精力抓好办学方向和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行政班子在职责范围内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做好德育、教学、科研、后勤等管理工作。
2. 书记、校长同心,班子关系更加稳固。
学校党总支书记孙宁和党总支副书记、校长王萌菲本着对学校发展负责的态度,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党组织工作和学校行政工作的共同目标。书记、校长的团结合作为学校发展的蒸蒸日上提供了强大动力,班子成员也纷纷效仿。在党总支会议上,党总支委员充分发表个人意见,书记最后发言,依据集体讨论结果民主决策。校长是行政工作的“总指挥”,在行政会议集体提议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党组织集体决策,全面负责行政工作。
3. 科学民主决策,各项工作更加顺畅。
学校制定了《保定市第十七中学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保定市第十七中学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明确了党总支会议、校长办公会议各自的功能定位,建立完善了民主决策管理机制、协调沟通的运行机制。决策一般经过“提出决策提议-征求相关方意见-党政事先沟通-集体讨论决定”的工作流程。在民主决策的良好运行下,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家校社协同、拔尖人才贯通培养、教育集团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荣获“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等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和奖励90余项,教师荣获中国教育报“课程育人”信息化创新课例等奖励160余项,学生获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110余人次,中考成绩连续保持市区第一位次,高分段学生占有率在保定初中教育稳居第一。
三、抓好党管干部和带好队伍之间的融合
1.建强干部和党员队伍。实施“一强三带六度”工程,全面推进干部和党员队伍质量升级。建强基层党支部;带好中层干部队伍,带好党员教师队伍,带好骨干教师队伍;通过抓实党员干部领导力提升党建工作“高度”,通过培树党员教师标杆、晒晒党员成绩单等提升党员管理“精度”,通过党纪学习教育、过好组织生活等提升正风肃纪“力度”,通过实施创建品牌支部、建设党建红色长廊等提升党建文化“亮度”,通过运用党建思维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加大党建引领“深度”,通过党员服务微心愿、党员志愿服务等提升服务育人“温度”。
2.弘扬教育家精神。学校致力于校园文化的创设与教师发展布局中融入饱含教育家精神的校园文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在校园环境的设计中融入教育家精神元素。组织开展“名师故事会”“学习教育家”、“教育家精神论坛”等活动,在教育教学生动实践中,引导教师学习培塑教育家精神,塑造良好的精神长相。
3.提升教师队伍。不断赋能教师成长,涵养高尚师德,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千余人次,提升了教师职业素养水平,迭代升级了教育教学理念,形成“三段六步”思维课堂教学范式,总结形成10种思维可视化工具。学校“三六九青蓝工程”在保定一套新闻综合频道“教育在线”栏目连续两天4次播报。
学校持续强化融生态党建引领工作机制,重点打造补钙固钙、红色领航、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四大工程”,通过基础性党建抓规范,主体性党建抓精准,发展性党建抓内涵,创新性党建抓站位,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学校育人质量,走好教育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