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育人 知行合一”党建品牌实施策略

日期:2025-07-05
浏览:2
字号:

一、创建背景

双滦区第四小学位于美丽的滦河和伊逊河交汇处的双滦区西地镇西地新村,是一所农村半寄宿制小学。现有教师127人,学生2034名,其中住宿生414人。2012年建成以来,下辖5个农村教学点,2019年分部的建成,标志着学校“一校两校区五教学点”办学格局的初步形成。

二、品牌名称

“同心育人 知行合一”

三、品牌理念

第一,强基理念,促进校园文化内涵发展,增强学校发展后劲;

第二,成长理念,坚持“尚德”教育,铸造师生美好的品格修养;坚持“修学”研究,促进师生教学素养的长足发展。

第三,同心理念,提升教师、学生和家长同心、同向、同步发力育人育己同发展。

四、实施策略

从2022年9月开始,学校党支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松劲,深挖学校“知行”文化内涵,深耕教书育人之道,通过“4+N”(四大引领+N项创造新举措)党建品牌实施策略,形成了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同心育人 知行合一”党建品牌。

(一)党建引领团队建设“五个一”

学校党支部通过每学期期初全员培训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每周一上午支委会(行政班子)双例会、每周一下午班会大课堂、每周五学生离校后的“知行大讲堂”全体教师培训、每周二至周四学科校本教研等制度的落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升学习力、执行力、谋划力和领导力。“五个一”即实施一个方法——“五讲四深入六主动”管理法;坚持一个制度——领导班子“四课一带制度”;提升一种意识——服务意识,做好“三服务”引领;守住一个底线——“五零五全”工作落实底线;注意一个细节——末位表态。

(二)党建引领学校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学校党支部在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从明代王阳明“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思想中确立了学校的知行文化主题。学校通过一训四风和三个坚持一个愿景持续推进文化立校。

一训四风,即尚德修学知行合一的校训;安全、有序、洁净、美好的校风;尊重、服务、尚德、有为的教风;生本、合作、有效、成长的学风;团结、仁孝、忠勇、负责的家风。

三个坚持一个愿景,即坚持以“文化立校 质量强校 科研兴校”为核心理念经营学校;坚持以“发展学生 成就教师 夯实质量 提升内涵”为核心策略管理学校;坚持以“大气 和气 正气 担当”为核心理念经营团队建设和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家园的办学愿景。

(三)党建引领学校课程建设

学校党支部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需要通过课程来实施,在党建工作引领下逐步构建起“一主两翼+百花百态”的学校知行文化课程体系。

一主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国家和地方课程;

左翼课程:指助力学生成长全员参与的“绳、书、丝、梦”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绳”:依托跳绳强健学生体魄,提振学生精气神,从小养成锻炼习惯,掌握锻炼技巧,低年级跳绳、中年级足球、高年级篮球;“书”,依托学校读书行动,开展“校内+校外”读好书和写好字的有效落实,从小养成说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读好世界书的好习惯;“丝”,从三年级开始音乐课拿出一课时普及葫芦丝吹奏技能,让学生通过四年掌握一项器乐演奏技能;“梦”,就是通过思政课和“中国梦 我的梦”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颗梦想的种子!)。

右翼课程:指非教学时段“诵、唱、读、省”校本微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诵”,指每日晨诵微课诵读中华经典,积累优秀语言,强化好东西要背下来的理念;“唱”指午唱微课传唱古诗词经典,提振精神,厚植家国情怀;“读”指暮读微课全校学生安安静静地在学校共读学校提供的系列丛书+推荐书目;“省”指吾日三省吾身,晚上放学反思自身一天行为表现,总结得与失,规划新一天学习与生活并提出期待。)

百花百态课程:指落实双减政策下的普惠性“知行社团”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知行社团课程涵盖校级、年级、班级三个层次,其中校级社团有国家级非遗“古诗文吟诵”、“书法”、“剪纸”;器乐社团古筝、鼓乐队和葫芦丝;健体社团有跆拳道、武术、花样跳绳、足球、篮球、乒乓球;艺术社团有舞蹈、绘画、合唱;其他社团有象棋、美食等。每周四下午全校教师将全部参加到三个层次社团中指导学生发展特长。四小学生小学六年必备技能有器乐葫芦丝,从三年级开始开设的葫芦丝课程已经普及到五年级;跳绳,从一年级开始全面普及;足球,从三年级开始全面普及;篮球,从五年级开始全面普及;美食(劳动课程),从一年级开始,利用假期完成,六年学做12道菜,两样美食。

(四)党建引领学校课堂改革

1.从“三段六环”到“1133N”教学模式

经过十余年教学实践检验的“三段六环”知行课堂教学模式为新教师成长、骨干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立下了汗马功劳。从2022年开始,随着课堂实施策略的逐步推进,各学科教师在不断成模中优化教学模式,逐步走进“1133N”教学模式新阶段。“1133N”解读,第一个“1”指一个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第二个“1”指落地实施的一个途径即“生本 合作 有效 成长”的知行课堂;第一个“3”指新课程理念下,教会学生的三种学习方式,即独学、组学、群学;第二个“3”指每节课的三个教学时段及要求,课前展、课中探、课后练;做到师生互动,双向合一,进而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最优化育人效果;“N”指的是各学科的课型数和不同课型中的模块数。

学校党支部号召全体党员上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努力为学生减负提质。我校现有在职党员32人,这些人分布在语、数、英、科、信息、音、体、美等10余个学科教研团队中。学校党支部每学期常态化组织“党员教师课型研究亮课”活动,所有党员分别执教本学科的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教研组老师全员参加观摩研讨,课型提炼成模激发了良好的“种子效应”。孙亚辉、宋桂平、等党员教师陆续登上全区教师专业培训讲台,宋文凤、胡文进、杨晓峰等党员教师多次为入校学习的全省国培(校长)骨干教师上示范课。

孙亚辉、杨晓峰、谭楠等党员教师按照学校党支部“坚持问题导向,树立问题就是课题的意识”,引领全校教师从“草根课题”研究走上区、市、省规划办课题研究之路。

2.“1+N专递课堂”常态化惠及教学点

孙亚辉、宋文凤、宋丽萍、李艳华、吴树清、杨晓峰、谭楠、张东风等党员教师按照学校党支部“坚持问题导向,树立问题就是课题的意识”,引领全校教师从“草根课题”研究走上区、市、省规划办课题研究之路,通过主持或参与不同级别课题研究,促使其逐步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成长为学科优秀教师。

2.“1+N专递课堂”常态化惠及教学点

双滦区第四小学是于2020年9月,全面启动“1+N”专递课堂项目的。四小本部、分部和五个农村教学点呈“手掌状”分布,前营、孙营、四道河、肖店、烧锅教学点只有一二年级,没有专职艺术教师,缺少市级学科能手和带头人,学校党支部通过“青蓝组合”、“双线送教”等方式,将“营养”输送到这些“神经末梢”。“1+5”线上专递课堂的常态化实施,促进了教学点师生与四小师生的共同成长。有力促进了城乡、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五)“N”项创新举措

学校党支部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第一,使课间师生行为自动有序的“音乐秩序微课自动化管理系统”;第二,以健康、读书、随手和光盘为抓手的四大行动;第三,以习惯养成教育“八好”内容为切入点的“八好八美”教育;第四,以四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为抓手评价学生的知行卡评价;第五,以守护校园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为抓手的劳动及养成教育采摘节;第六,以为退休教师举行荣休仪式为代表的教师荣休仪式;第七,以家校社协同育人为抓手的“百师访千家”;第八,以“迎进来”为契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水平的“笑迎四方客”;第九,在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政策的引领下形成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京冀携手十年合作;第十,以学生体验活动成果为展现形式的“码”上欣赏.......这些创新举措涵盖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部内容,是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精品力作。

五、创建成效

承德日报、河北日报、学习强国、中国教师报等媒体对四小“N”项创新举措及活动多次报道。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武术进校园试点单位、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北省第二批党建工作示范校、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校长)国培省培实践基地校等20多项各级别荣誉相继落在这片沃土。

“同心育人 知行合一”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会一直在路上!努力将四小建设成老百姓心里的“金牌学校”是全体四小人共同的追求!四小人将用智慧和汗水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再出发!


  • 收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