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引领”强党建牢根基打造教育教学新高地

日期:2025-07-08
浏览:2
字号:

在距离兴隆县城 20余公里的山坳里,坐落着一所著名的乡村学校——六道河中学,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曾6 次到访,让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时至今日,六道河中学依旧热度不减,是因为短短数年,它从教育教学“双弱校”一跃成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先进示范校。六道河中学是如何破题的?学校以党支部为核心确立了——“一流的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方向。近年来,该校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聚焦打造“红烛耀六中、校园党旗红”的“六红”(红色引领、红色基因、红烛先锋、红色载体、红心向党、红色校园)党建品牌,逐步探索构建“三引领”党建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质量的“双促进、双提升”。

一、示范引领,树牢先锋带头“风向标”。

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引导党员教师在校园管理、教学改革中亮身份、做先锋。一是明确一批“示范岗位”。建立党员“示范岗+志愿岗”制度,设立各类示范岗6个,党员教师逐一认岗定责;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先后赴贵州等地进行教育帮扶,被水城县等6个县区确定为教师培训基地。二是建好一批“示范班级”。推选优秀党员班主任所在班级为“党员示范班”,带头攻坚课改任务。先后有6人荣获“全国课改名师”称号,学校被中国教师报确定课改访学基地,年均接受外地同行学习参观40余次。三是结成一批“示范对子”。实施党员“三联两帮双培”带动计划,即每名党员教师联系1个班级、联系1名非党员教师、联系1个特殊家庭;“一对一”帮扶家庭困难的学生、“一对多”帮扶学习困难的学生;将党员教师培养成学校骨干教师,将非党员骨干教师培养发展为党员。累计帮助100多名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培养骨干党员教师43人,14人受到县级以上表彰。

二、制度引领,提振竞优争先“精气神”。

建立一诺一赛一评“三个一”管理机制,在竞优争先中激发党员教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一诺”,即党员认责承诺。组织全体教师党员围绕年初定岗设责主动认责承诺,践诺情况定期在全校通报,形成了“年初有承诺、平时有督促、年中有通报、年底有总结”的完整闭环。全校党员教师年均承诺事项50余件,完成率达到100%。“一赛”,即党员岗位竞赛。以“上好一节示范课,开好一次主题班会,带好一个班集体,帮教一名学困生,帮带一名青年教师,撰写一篇优秀论文”6方面为主题开展岗位竞赛,发挥教学表率带头作用。党员教师先后主导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20人在市级以上课堂大赛上荣获特等奖和一等奖。“一评”,即党员双向考评。在普通教师教学积分管理的基础上,将党员教师积分考评细化为党员的教育教学积分和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积分,形成了党员教师“双轨”考评机制。通过将考评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等举措,在全校上下形成了竞比赶超的争创氛围。

三、思想引领,厚植教学发展“动力源”。

坚持把思想教育融入办学体系,引导党员稳守底线、解放思想。一方面,打造思政金课。围绕党的建设引领思政的1个总基调,开展“思政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渗透、文化活动融合、德育管理聚焦、教育评价导向、质量提升攻坚”6项行动,培育“1+6”工作品牌,推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融合。同步开展“人人上微党课”“十分钟党课”等活动,形成“党员为教员,人人上党课”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完善教师师德考核机制,严格落实职称竞聘、评先树优制度,落实好“教师行为准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开展“师德建设月”(每年3月和9月)活动,落实好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规定要求,组织评选每周榜样、最美教师、师德标兵和优秀班主任。选树先进典型,评选教书育人模范和党员教师先锋岗,大力宣传师德先进事迹,举行师德报告会,努力形成人人争做师德楷模的良好风气。推进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动态管理和班主任工作坊建设,严格执行上级政策,强化监督考核,实行网格化管理,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坚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对教师有偿补课“零容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慧美”德育。打造“六育十节”、“阳光大课间”、“一班一品”、“班级文化巡展”、“主题班会”等德育品牌。十多年来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六育十节”,每学期坚持开展“规则教育月”、“诚信教育月”、“养成教育月”、“责任教育月”、“安全教育月”、“感恩教育月”主题教育月活动。持续开展了“红心向党,国旗下成长”演讲活动,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开展了“红心向党,唱红歌”引导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激发了师生的强烈爱国情怀;结合读书活动,阅读红色经典,要求学生每人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红色经典书籍,通过阅读这些红色经典书籍,启迪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开展了爱国征文活动;制作“红心向党”主题手抄报、黑板报等活动。激发少先队员、共青团员们爱党、爱国的热情。坚持每年清明节组织全体师生前往朱家沟烈士陵园,以“清明祭英烈·行走的思政课”为主题,开展融合徒步研学、劳动体验与红色教育的综合实践课程,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感悟历史、锤炼品格。  

四、成效与启示:乡村教育的振兴密码

以党建品牌创建促教学品牌提升。六道河中学先后探索创新包括6641程序化预习课、分层异动课、问题导学课等6类课型,涵盖思维导图、教学案等学习方法,得到全国同仁认可,接待全国各地教育同仁参观学习、跟岗培训10万余人次。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初中教育质量先进单位”、河北省“党建示范校”创建培育单位等称号,校内31名党员教师获得市级以上重要科研奖项63项,办学成果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报道。

经过十年探索,六道河中学实现惊人蜕变:教学质量稳居全市前三,学生人数从421人增至1260人,培养市级以上骨干教师38人,获国家级荣誉17项。六道河中学的成功实践揭示:农村学校发展必须坚持“党建为魂、制度为基、创新为要”,通过构建“政治引领-制度保障-文化浸润”三位一体模式,方能实现内涵式发展。六道河中学创建的“双培养”机制(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骨干)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党建+课改”融合模式已形成可复制的“六中经验”。

站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潮头,六道河中学正以创建全国党建示范校为契机,深化“三引领”模式内涵建设。党支部谋划的“智慧党建+”工程,将推动党建工作数字化转型。这所大山里的学校,正以党建引领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教育的奋进之笔,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着基层智慧。

  • 收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