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化县满族小学党支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认真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秉承“全面和谐育人,奠基终生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党建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党员干部教师队伍追求卓越的精神融入“和合党建+”党建品牌的创建工作中。学校以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党员示范,打造“四红阵地”,创建“三红校园”,以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有力的推动了学校“和合育人”的新发展、新提升。2024年7月,学校顺利通过河北省首批党建示范校创建验收,成为我省首批中小学党建示范校。
强化学思践悟路径 注重知行合一落实
满族小学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学习制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将理论学习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高标准、多形式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每年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不少于12次。党员通读、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自我革命》,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 11 次视察河北,特别是视察承德时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以专题讲座、专题党课、微党课、主题宣讲等形式,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见实效。
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查找制约学校发展的难题。针对学校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相对年轻、流动性大、教科研队伍相对薄弱、硬件发展空间有限等制约学校高品质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找准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实际,采取有效举措,逐个破解。学校还组建了党员突击队,设立了党员先锋示范岗,助推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服务广大教师与学生,切实解决了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健全党建工作机制 建设和合师资队伍
学校以“一年夯实基础,二年特色凸显,三年增强品牌影响力,五年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养、作风过硬的干部、党员队伍、教师队伍”为发展思路,构建支部书记(校长),支委委员(校领导、中层领导),党小组长(年级组长),党员(班主任、教师)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实施双向交叉任职,落实一岗双责,提升支部管理质效。健全议事决策监督制度。制定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实施办法。三重一大事项严格按照支委会、校委会、主任办公室、全体教师会议层层通过。定期组织党员、教职工代表等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和重大事项情况通报,全面提升管理透明度。同时以党组织为主心骨,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制定了“双带头人”标准,成员们立足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以坚定的信念引领人,以专业的素养培养人,以拼搏的精神激励人。确保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实现了“头雁领航、履职担当”。
挖掘红色文化内涵 打造和合特色党建
学校构建了党建与教育教学“双向对接,融合共进”的工作体系。出台了《党建引航,五育齐行三年行动计划》。挖掘并利用好董存瑞烈士陵园、董存瑞烈士牺牲地等红色资源,释放红色动能,贯通红色链条,以党建带队建,突出党建教育融合化。构建“四红阵地”,创建“三红校园”,全力打造“和合党建+”特色党建品牌。
一、构建“四红阵地”
红色文化。围绕学校办学理念,把思政课堂,党员活动室、橱窗展板等场所打造成校园里富有教育性和校本性的红色文化阵地。让学校处处都是育人场所,让广大师生在耳濡目染中丰富党建知识,提高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带领全校师生旗帜鲜明跟党走,凝心聚力谋发展。充分利用董存瑞烈士陵园这一宝贵的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党员、学生定期到烈士陵园参观学习董存瑞英雄事迹,继承弘扬顶天立地、继往开来的奉献精神。组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入队誓词”,“新党员入职、新队员入队”等活动,塑造教师、学生红色品质,加强了党团队队伍建设。
红色园丁。建立互帮互扶制度。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通过举办思政课评比、党员示范课等活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进平总书记有关教育领域的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广大党员教师自觉增强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带头投身教学改革,做党的理论的“传道者”,学生成长的“引路者”,红色精神的“传承者”,争当新时代的“红色园丁”。学校每年都要组织一次星级党员评选。充分发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展形象、比贡献活动。一年多来累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10次。开展“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培树典型12个。开展党员教师上示范课、“党员教师走万家”大家访系列活动,通过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在行动上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
红色书屋。充分利用图书室、楼道书架,党员活动室等资源,打造校园里的红色精神家园。为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新载体,引导广大师生在多读书、读好书,让师生在阅读中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在班级建立红色图书角,给每个班级购买60本红色书籍,建立红色书籍漂流制度,每两周进行一次图书漂流,同学之间互换图书,交流心得体会。读书活动,让学生知识得到了丰富,能力得到了提升。
红色课堂。坚持“红色课堂周周讲”制度,校长、主任、教师在课上弘扬红色文化。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道德与法治课评比等活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以课堂教学情景化为切入点,开设党建红色课程,思政课通过红色电影、革命故事、身边榜样,激发学生爱党爱国情怀;音乐课通过红歌传唱、听歌识曲,用舞蹈、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再现红色经典;美术课通过“美育润童心,特色展风采”作品展,设置“红旗飘飘”专栏,引导学生感悟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成为课堂里的“活教材”。
二、创建“三红校园”
筑牢“红色堡垒”。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对党忠诚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从强化组织建设,打造红色师资,丰富红色文化,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活动等方面入手,把学校党支部打造成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和“战斗堡垒”。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及时传达学习中央、省、市、县委、教育工委关于意识形态重大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力筑牢学校党支部这一红色堡垒。
争做“红烛先锋”。以党员先锋岗教师为核心力量,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引领示范作用。通过政治业务学习、教科研研讨交流、日常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比武、班主任工作交流、师德演讲等活动,将研训融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断打造学习先锋、育人先锋、科研先锋、敬业先锋、廉洁先锋等红烛先锋。在党建文化的浸润下,学校“比、学、赶、超”的创优争先氛围更加浓厚,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深入,党员教师“双培养”机制不断完善,一批年轻的红烛先锋快速成长。仅2023年至2024年,学校就有26人次获得市级教育教学奖励,57人次获得县级奖励。
培育“红心少年”。把“三进”工作做为培育新时代好少年的实践主线,开展“四史”教育进课堂、“我与国旗合个影”“课前三分钟讲党史小故事”等德育活动。开展以“学党史、感党恩”为主题的阅读展示活动。通过唱色红歌曲、讲红色故事、做红色演讲、绘红色绘本、走进红色基地、撰写红色征文等一系列活动,让红色成为师生心中一以贯之的现代传承,让红色植入头脑,成为师生刻骨铭心的成长记忆,让红色融入血液,成为师生生长路上的奋进动力。全力打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大课堂。红心少年姜诗琪、范辰浩、郭晨骏等两百余人次在市县级活动中获奖。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 和合五育融合共促
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学校德育、教学、少先队等部门联合发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建五育融合共促,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14699”全员育人德育体系,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践行“四礼”“六节”“九主题”,实现学生德育“九目标”。开设红色课程,每学期至少举办“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班会3次。开设仪式课程,组织开学“首日礼”、一年级“入学礼”、四年级“成长礼”、六年级“毕业礼”进行仪式教育。开设实践课程,通过参观访谈、研学旅行等创新德育方式。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美德少年评选”“优秀童谣传唱”“童心向党”歌咏比赛等活动,坚定孩子理想信念。扎实推进“七星好少年”多元评价体系建设。关注学生成长的常态历程,从家庭、社会、学校三个层面,教师、伙伴、个人三个维度,美德、阅读、学习、健康、艺术、劳动、实践七个领域六十三项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初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全方位学生评价体系。
课程建设为主线。构建“和合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了“一一五”课程体系架构,研发各类校本课程90余门。《每月推进一事》等品德类课程,注重生命的心灵成长;《中国共产党党史》《董存瑞》《雷锋的故事》等系列红色课程,铸魂润心,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与黎明共舞》等语言与阅读类课程,赋予学生精神成长;《玩转魔方》等数学与科技类课程,让学生以技益智;《七彩绳操》等体育健康类课程,让学生以体健美;《童心妙趣,指尖传非遗》《太平鼓舞》《竖笛启蒙》等艺术与审美类课程,以美育人,陶冶性情。《蔬菜种植》等劳动与实践课程,树立劳动观念,培树劳动精神。学校的“数学文化”“太平鼓”“竖笛”“艺体课程”“蓝色精灵剧社课程”等特色课程,已经成为学校靓丽的名片。
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抓好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效率。搭建多个教研平台,推进新课程改革。变革课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教走向学,形成一整套“学、思、谈、讲、练”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策略,探索以问题引领为导向的“理想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深度学习、项目化学习。改革作业制度,创新作业内容与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日常课堂教学评价为抓手,坚守并践行“向日常课堂教学要质量”的理念,立足于常态课的研究与评价,打造我校“和合高效理想课堂”,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书香校园建设为抓手。固化“晨读、午读、课读、晚读”四读时段,构建起“诵读—讲评—展演—书写”四位一体的阅读模式。设立班级图书角,增加拓展学生阅读书目。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汉字听写大赛”“诗词大赛”“我和孩子同读一本书”等系列活动12次,激发广大师生的读书兴趣。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将各类图书投放至学校廊道、休闲活动区等场所,营造出“校园便是图书馆”的良好阅读氛围。
三尺讲台,赤心化红烛;四季更迭,树人终不悔。满族小学党支部将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主动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责任,努力打造“党建+”融合化育人机制,推进党建与育人融合、与教育教学融合、与学校改革发展融合,把党建工作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用党建挖潜力、用党建激活力、用党建造动力,让党建成为凝聚学校发展的合力,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